秸秆利用越来越融入经济生活的链条之中

秸秆利用越来越融入经济生活的链条之中

2020-06-15 综合
广告02
强力绿化提质 建设生态家园——潢川县城管局全力打造和谐、绿色、生态人居环境

秸秆利用越来越融入经济生活的链条之中


  麦浪翻滚,满目金黄。夏收之后,田间地头,处处是大量的秸秆。近日,记者走访许昌等地发现,秸秆这一宝贵的生物质资源,日益受到珍视,秸秆利用越来越融入经济生活的链条之中。

  收储秸秆为啥成了刚需

  “三夏”时节,兴旺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韩保东天天带领机手们,驾驶着30多台农机穿梭农田作业。这其中,6台秸秆捡拾打捆机可没闲着,把小麦秸秆打捆成一个个圆形或方形的麦垛。

  在合作社大院内,有一个储量近100吨的仓库。这些天来,正源源不断地收储着转运来的麦垛。收这么多秸秆,干吗?原来除了机收、机耕外,合作社近年来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开拓了秸秆收储的生意。

  “供不应求啊!秸秆越来越是个宝了。”韩保东说起这个生意有些兴奋,这些每捆重达20公斤、100公斤不等的麦垛,成了热销产品。他告诉记者,首先作饲料卖,好多养殖场看到今年秸秆质量不错,已经纷纷交了定金;其次还能加工成肥料卖,他们把秸秆粉碎后加入牛粪和菌种,高温发酵做成有机肥,卖给种植蔬菜和水果的农户。一吨秸秆饲料卖600元,一吨秸秆发酵有机肥可以卖900元至1000元。

  不少养殖企业近期也加入了收储秸秆的大军。

  许昌建东牧业有限公司养殖了300头牛,一直使用秸秆、青贮玉米喂养。每年需要消耗200吨麦秸秆、四五百吨花生秧、3000吨全株玉米。

  “为了给牛找饲料,我们直接上田头去收秸秆。”养牛场负责人肖守业介绍,自己收秸秆作饲料,要比买商品饲料省钱,每吨至少节省200元。

  秸秆,对于不少行业企业来说就是生产资料。

  “1斤秸秆做基料,平均能出1斤至1.5斤菇。”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彦增说,对于食用菌企业来说,秸秆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仅他们企业一年就能用掉一两万吨秸秆。

  作为利用小麦秸秆、大豆秸秆等加工板材的企业,许昌亚丹生态家居有限公司今年刚刚投产。但近期的厂子里,安安静静,人员较少。

  “我们的人都下乡收秸秆了,秸秆就是生产原料啊!”公司负责人丁晓生说,他们每生产一立方米板材就需要1.3—1.5吨秸秆,一年就需要15万—18万吨秸秆。

  记者在走访中观察到,随着农机合作社、规模化养殖场、食用菌生产企业、新兴加工企业等市场主体近年来发展壮大,秸秆成了“香饽饽”,作为必备生产资料,收储秸秆也变为了刚需。

  变废为宝如何成常态

  曾经的农业废弃物秸秆,这几年逐步成了宝,但如何让变废为宝成为常态?

  对此,省农科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张玉亭认为,很早就不存在秸秆利用问题,小农农业就是个以家庭为单位的循环农业,用秸秆沤肥,用秸秆烧火,用秸秆喂养牲畜。后来,生产生活方式变化,原有循环链被打破了,才出现了秸秆利用问题。秸秆利用,说到底就是要把这个循环链接续起来。

  他认为,农业生产要推动种植养殖结合,协同发展,实现养分循环。特别是种植业、养殖业和菌物业实现三业循环,秸秆利用也就变成了常态。

  “秸秆利用尽管有多种形式,但目前机械化直接还田还是大头,占了八成。”省农村能源环境保护总站负责人宁晓峰表示,做好秸秆利用,应该走产业化道路,大力发展使用秸秆的市场主体。比如,目前堆沤制作有机肥的偏少,就得重点支持有机肥厂发展。

  “还得靠培育市场主体,形成产业链。”宁晓峰认为,没有这些,就不可能形成稳定的买秸秆—收秸秆—用秸秆的综合利用市场体系。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使用秸秆的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秸秆才会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记者 赵力文)

广告03
广告04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文章总数
2191
下载次数
3802671
评论总数
0
访问总数
384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