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不仅能为人们提供天气预报,在植被监测方面也大有作为。记者12月27日从省林业局获悉,根据卫星和气象资料计算,2000年至2018年,我省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持续上升,92%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19年来全省绿化面积增加1.49万平方公里。
据了解,气象部门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重点监测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等指标。归一化植被指数是卫星遥感监测植被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指标之一,反映地表植被的繁茂程度,可以客观评价全省植被生态情况。植被覆盖度则是指植被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地面面积的百分比。
我省归一化植被指数多年计算结果显示,2018年全省平均值为0.64,比2000年的0.56提升了14.3%。特别是全省林区,这一数值高达0.81,高出全省平均值27%。其中,西部伏牛山区、南部大别山区等森林生态区这一指数更高。这说明,全省“绿意”真的更浓了。
根据2000年至2018年卫星监测资料,全省92.7%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呈增长趋势。全省植被覆盖度2000年为57.3%,2018年增长到66.2%,绿化面积约增加1.49万平方公里。其中,豫北东部、豫西伏牛山区、豫南大部、沿淮北部及豫东部分地区增长尤为明显。
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田宏伟介绍,2019年我省新增了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指标的监测,这样不仅能监测森林的量,而且能评估森林的质。监测数据表明,我省森林面积扩大的同时,森林的固碳能力也在增强。
根据全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指标,2018年比2000年提高了约25.9%。其中,2018年达到19年来第二高值,仅次于2015年。这也意味着,全省植被生长状况越来越好,森林植被固碳能力每平方米年均增加3.96克,增量惊人。
综合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等关键因子,就得出了全省植被生态质量指数指标。这个指数是植物面积与生长状况的统一,值越大,表明植被生态质量越好。
我省2018年的平均植被生态质量指数显示,全省平均值为70。从各市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平均值来看,南阳、平顶山、周口、漯河均在75以上,植被生态质量较好。从全省各地生态质量指数变化趋势来看,19年来,我省约90%的区域生态质量不断趋好。
省林业局造林处处长汪万森说,气象部门的监测方式、相关指标与林业部门五年一度的森林资源清查有所不同,但结果高度吻合。从2008年到2017年,我省先后组织实施了两轮共10年的林业生态省建设,共完成造林3990万
亩,森林抚育2242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了4.76个百分点。根据2018年全国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近五年来河南省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64个百分点,增幅在中部六省居首位。(记者 陈慧 通讯员 柴明清)
新闻1+1:
41个水源地环境问题完成整治
“隐患全部消除了,经过整治,环境也变得更美了。”12月27日,栾川县石庙镇镇长王红亮告诉记者。
总库容650万立方米的栾川县龙潭水库,是栾川县城和石庙镇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但水库附近有景区和村子,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成为水源地环境隐患。当地于今年实施了污水治理工程,投资近3000万元,陆续建设了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站,实现了保护区内污水全面收集、集中处理。
类似的水源地整治,今年在我省全面开展。
记者从省污染防治攻坚办了解到,我省在2018年完成省辖市级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任务的基础上,2019年对县级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开展清理整治,共涉及41个水源地400个环境问题。截至目前,400个环境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治。
据统计,2019年我省共投入4.51亿元开展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新设置标志牌、地理界标1952个,新建隔离防护设施110.2公里,取缔关闭工业企业17家,整治排污口10个,拆除无关建筑1.9万平方米,拆除关闭旅游餐饮企业152家,关闭搬迁码头3座,截污纳管138.51公里,修建污水处理设施699个,对8座桥梁和10条县级以上道路修建了应急防护设施。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督促各地切实落实主体责任,积极推进问题整治,确保水源地保护取得进一步成效。(记者 赵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