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在县里看病省事儿,病看好了、钱花少了,还不用折腾。”2019年12月27日,在民权县人民医院东病区,患者胡红涛的家人告诉记者。5天前,在郑州确诊为慢性阑尾炎的小胡转回县里治疗,当天痊愈出院。
“10月份以来,像小胡这样从省城转回县里来治疗的还挺多。”该院泌尿科副主任医师焦仁禄说,“能占到我们接诊量的20%至30%。”
从大医院转回小医院,这种“反常规”的看病路数,缘于民权县为推动分级诊疗而进行的医保改革:对45种常见病实行定额支付,且省内所有医院可以直接结算。
“改革来自现实压力。”民权县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坐拥陇海、连霍、郑徐等交通“动脉”,再加上农村医保政策的落地,近几年民权县群众“小病大治”成风,不但占用了上级医疗机构的优质资源,增加了交通、食宿费用,还给县里医保基金的支出带来“重压”。
“2019年上半年,占比21.6%的外转患者,使用的医保支出金额超过全县的51%。”该县医保局医保中心主任王硕告诉记者,对于刚刚脱贫摘帽的民权县来说,这是个不小的负担,也影响着稳固脱贫成效的健康扶贫工作。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2019年9月份,民权县决定实施医保“新政”,核心内容是,对包括白内障、阑尾炎、结肠息肉在内的45种常见病、多发病实行定额支付。“不管在哪个医院治疗,一种病只有一个报销标准。比如阑尾炎,哪怕你到省里医院花了1万多元,也只能报1900元。”王硕解释。
怎样把好事办好?“最关键的,是要确保乡亲们不出县看好病。”民权县人民医院院长黄献智说。他介绍,一方面是严格界定,根据省里制定的医保范围,结合近年来全县患者的就诊数据、县医院的技术水准,确定45种常见病;另一方面是苦练内功,依托省卫健委建设县级区域医疗中心的规划,投入3600多万元提升当地医院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民权的医保新政与贫困户享受的扶贫政策并不冲突。“我以前瞅东西老有黑影,本来想着去郑州看,听俺的家庭医生说县里能治,就到了县医院。做完手术后享受定额支付和二次报销,最后才花了150块钱!”人和镇高集村贫困户马亚肃高兴地说。
据测算,医保新政每年将为民权县财政节省资金约1500万元。“民权的做法使上级医院减轻了压力,使医保基金减少了不必要支出,关键是使群众受益,还能促进健康扶贫工作持续长效。”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时松河说。(记者 归欣 通讯员 张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