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谱写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新篇章

洛阳:谱写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新篇章

2020-01-13 聚焦
广告02
河南10年12万大学生携笔从戎 唱响新时代中原学子助力强军兴军的青春赞歌
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 推进诚信建设 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洛阳:谱写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新篇章


  兴洛湖公园水清景美人怡然 曾宪平 摄

  洛阳伊河湿地飞鸟翔集 李德伟 姚社峰 摄

  伊水游园成为群众休憩身心新乐园 苟华云 供图

  洛河两岸风景如画 苟华云 供图

  一个城市的美,在于有灵气,而灵气来自于滋润万物的水,水犹如流动在城市中的血液,她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力量源泉。

  洛阳,因水得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城市组团发展,因水而分,又因水而连。千年古都,华夏神往。“河图洛书”的千年故事孕育了古都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伊、洛、瀍、涧、黄五河汇洛,中州渠、大明渠、铁路防洪渠等渠系发达,开元湖、兴洛湖、凌波湖等星罗棋布,为古都增添了独特韵味。形成了以42公里长25平方公里洛浦公园和30公里长15平方公里伊水游园为代表的生态水系,中心城区建成了总面积10.5平方公里的吉利区黄河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并建成较大湿地9处,实现了城区湿地面积占城市区面积12%、人均湿地面积10平方米的“双十”目标,为争创国际湿地城市做好了“硬件”准备。

  进入新时代,洛阳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四水同治”决策部署,先行一步,大力推动以伊、洛、瀍、涧为代表的“四河同治”和中州渠、大明渠、铁路防洪渠为代表的“三渠联动”全市域河渠综合治理,着力实现“水清、岸绿、路畅、惠民”目标,走出了自己独特的治水兴水之路。

  重点实施“截污治污、湿地游园、水系连通、生态绿化、路网完善、沿河棚改”六大任务,同步推进河渠治理与两岸绿化,人在绿中、绿在水中、水在林中,一条条昔日的“龙须沟”变成了生态园;统筹布局沿河休闲带与经济发展带,亲水栈道、步道伴水而行,两岸生态宜居带、黄金宜业带正在加快形成……

  目前,洛阳市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5%以上。2019年,洛阳市顺利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和省级节水型城市试点验收,水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水清、岸绿、路畅、惠民,“一河绿带”成为洛阳高质量发展的“新标签”。

  1

  顶层规划、高质量推进“四河同治、三渠联动”,让“水清、岸绿、路畅、惠民”

  即使是冬日,在位于洛阳市老城区的瀍河入洛河口处,依旧可以看到高低起伏的绿色生态廊道,点缀在瀍河两岸。

  曾经瀍河被洛阳人叫作“臭水沟”,而如今,入洛河口西的“瀍壑朱樱”俨然成了洛阳八小景之一,每年樱花、牡丹绽放之时,游玩者众多。

  “四河同治、三渠联动”综合治理给瀍河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山川秀美,关键在水。

  伊、洛、瀍、涧四条河流在洛阳市域内总长度546公里,市区内总长度104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中州渠、大明渠和铁路防洪渠全长39公里,汇水面积54.6平方公里。

  在综合治理前,水量不足、水质不良、河岸不绿、堤防不牢、设施不全、道路不通……是“四河三渠”存在的突出问题。

  “十三五”以来,洛阳市委、市政府谋划推进“9+2”工作布局,其中,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中,就对治水兴水进行了顶层规划。

  洛阳市委主要领导先后主持召开6次河长制、湖长制调度会暨“四河同治、三渠联动”推进会,并进行现场观摩、点评河渠综合治理和保护,强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四河同治、三渠联动”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统筹推进水、城、山、田、园、林、路等综合治理和提升,着力实现“水清、岸绿、路畅、惠民”的总体目标。

  自此,洛阳市的河道治理和水生态建设进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治理保护新阶段,取得了新成效、展现了新气象。

  ——目前,穿境主要河流防洪安全得到保障,洛阳市城区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县城达到50年一遇,乡村达到20年一遇。

  ——四河沿线360个排污口全部截流,河渠两岸城区段截污管道实现全覆盖,完成21条黑臭水体整治,兴建污水处理厂38处。

  ——建成了5项引水补源工程,引水总量达7立方米每秒,更好盘活了洛阳市的水资源。

  ——完成河道综合治理225.7公里,沿线500余公里的绿色生态走廊基本建成,河道生态得以修复,绿树成荫,花草铺地,鱼儿畅游,鸟儿飞翔自然美景随处可见。

  ——完成28处游园、湿地建设,居民“开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目标基本实现;建成滨河干道136公里、堤顶防汛路230余公里、滨河步道300余公里,沿河形成滨河大道、慢行通道、游园步道三级路网基本完成。

  ——完成65个沿河村庄整治和5项沿河棚改,实现了河道治理线内拆迁腾地、退田还河,完善了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根治了四河周边污染源。

  ——2019年,洛阳市伊、洛河被水利部列入全国首批示范河湖建设名录,为全国河湖建设管理示范试点。

  2

  高位推动河长制、湖长制,让河湖“长治”长清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针对加强河湖管理保护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洛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我省安排部署,把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安排,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深改会分别进行专题研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全市各级迅速行动,做到了高位推动,真推真动。

  市委主要领导作为第一总河长,对洛阳全市各级河长提出了重要事情亲自调研、重点工作亲自安排、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导的“五个亲自”要求,多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和河长制调度会,安排部署工作推进措施,4次深入一线巡河调研,现场研究治河方案,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带动全市市级河长巡河62人次、县级河长巡河2640人次、乡级河长巡河24305人次。

  同时,洛阳市出台各级河长制实施方案,全面建立各项工作制度。除按上级规定要求建立了河长制6项制度外,洛阳市还结合洛阳实际,创新出台了联席会议、基层巡河、联合执法、河长巡查、民间河长等5项制度,使河长制更贴实际、更接地气。

  在巩固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河长管理体系,实现河长制工作全覆盖。积极构建“党政河长+司法河长+社会河长”管理体系,探索建立“河长+检察长+警长”联合执法机制,综合提升河长制工作成效。先后出台了《民间河长工作实施办法》《企业河长工作实施办法》《全民爱河护河行动方案》,共设立民间河长256名、企业河长134名,并因地制宜组建了一批志愿者服务队,形成了全民参与、社会共治的河流保护格局,共同守护着黄河、洛河、伊河、涧河、瀍河、北汝河、白河、老灌河等127条河流“生命健康”。

  以重拳开展专项整治,推进河流环境改善。洛阳市把河湖“清四乱”作为实现河长“有名有实、名实相符”的重要抓手,集中治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管理突出问题。2019年,全市共整治涉河“四乱”问题92个、“三个清单”问题294个,取缔非法采砂场114家。在此基础上,又在12月份开展了以“治污水、清垃圾、拆违建”为重点的全面清河行动,全市上下集中进行大巡河、大排查、大清河,共整治各类涉河问题6319个。

  2019年12月17日,洛阳市第六次河长制湖长制调度会暨“四河同治、三渠联动”拓展深化推进会召开,强调要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进一步拓展深化提升“四河三渠”综合治理,着力在协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更大作为,推进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行动,打牢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

  3

  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把黄河建成岸绿景美惠民的生态河、文化河、幸福河

  洛阳,是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如今,在奔腾的黄河岸边,这座千年古都富饶美丽,人民安居乐业,这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黄河治理开发密不可分。

  2019年4月13日,作为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工程,也是省“四水同治”十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工程首条隧洞于11月9日顺利贯通。

  洛阳水利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介绍,工程建成后,将充分发挥小浪底水利枢纽综合效益,解决工程所在区域“守着黄河没水吃”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洛阳、孟津、偃师、巩义等城市的供水保障能力;有利于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粮食综合产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连通水系、构建水网,减少区域地下水开采,优化区域水生态、水环境。

  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

  前不久召开的洛阳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要求,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千秋大计的战略高度,按照“生态保护为先、确保安澜为底、统筹治理为要、文化传承为魂、高质量发展为本”的思路,厚植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新优势,统筹抓好黄河流域洛阳段生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把黄河建成岸绿景美惠民的生态河、幸福河。

  围绕推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洛阳市委、市政府研究提出以“一四三、双百千、全覆盖”为主要内容的“洛阳市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行动”,推进全市域水生态大保护大治理。

  “规划实施各类项目450个,总投资980亿元。一即黄河干流,四即伊、洛、瀍、涧四条河流,三即中州渠、铁路防洪渠、大明渠;双百即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100条支流、各类水库100座;双千即1000个小微水体、1000座淤地坝。”洛阳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市域内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全覆盖,农村污水处理、面源污染防治全覆盖,打造‘水清、岸绿、路畅、惠民’美丽古都。”

  同时,洛阳市将坚持“林水一体”,着力提升全域绿化水平,充分利用滞洪区、水源地等,科学布局水系湿地,使之成为净水蓄水的生态枢纽、群众亲水近水的生态乐园。统筹抓好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黄河生态廊道提质升级、洛阳“乐道”建设、小游园建设等,不断拓展绿色空间。在沿河路网建设方面,加快构建滨河主干道、亲水慢行道、游园小步道三级路网,以沿岸路网的完善来强化生态管控红线、方便群众亲水休闲,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洛阳市还将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结合全市域水体治理,进一步摸清洛阳历史文化资源的家底,着力讲好洛阳“黄河故事”,加快打造中华文明溯源之旅、大河风光体验之旅、治黄水利水工研学之旅,把黄河建成传承历史的文脉河。

  兴水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黄河静静滋润着的广袤的河洛大地,既有古老华夏神都的雄浑厚重,又有新生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勃勃生机,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 田宜龙 本报通讯员 郑斐然

广告03
广告04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文章总数
1935
下载次数
3334095
评论总数
0
访问总数
337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