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分别向大会作报告。那么,2019年我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哪些部署?对此,记者进行了梳理。
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年来,省人大常委会秉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理念,着力创新立法工作机制,重要法规实行三审制。
立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省人大常委会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守护碧水蓝天。修订水污染防治条例,细化工业、城镇、农业和农村、交通运输行业水污染防治措施,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级区划规定,对涉水污染行为实行重罚,依法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保障水生态安全。统筹全省生态环保领域立法,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等一批设区的市法规及时出台。省、市两级人大全年共制定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22件。
助推生态环境治理。把检查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作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省、市、县三级人大联动监督。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分别带队,赴我省8市16县176个点位实地检查,通过加大暗查暗访力度、进行法律知识测试、委托第三方评估,把问题找准,把工作做实。执法检查报告用翔实案例和准确数字说话,不遮不掩曝光存在的问题;结合审议报告,选取12个群众关注的问题,对9个单位进行专题询问。经过持续跟踪监督,报告列出的23个典型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听取审议上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督促政府认真实施经济结构提质、生态功能提升、国土绿化提速、环境治理提效“四大行动”,坚定走好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听取审议财政生态环保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支持政府将生态环保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听取审议绿色矿山建设情况的报告,推动有关方面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规划、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全过程,构建绿色矿业发展新模式。连续25年开展“中原环保世纪行”活动,持续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
对于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报告中说,紧扣生态环境保护,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清理生态环保相关法规,开展水土保持“一法一办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审议资源税适用税额方案,继续听取审议省政府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开展“中原环保世纪行”活动,对森林河南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制定黄河生态保护条例,就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决议,多措并举推动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
省人民政府: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19年做了哪些工作?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关停煤电机组168万千瓦,淘汰煤炭过剩产能1064万吨。
持续强化污染防治。突出大气污染治理,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散煤和散尘污染治理,严格落实控尘、控煤、控车、控油、控排、控烧措施,实施工业企业深度治理项目3.1万个,完成“双替代”取暖改造209万户,PM2.5年均浓度59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浓度96微克/立方米,完成年度控制目标,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消除城市黑臭水体35处,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加快建设森林河南,完成造林435万亩。加强生态功能修复,实施南太行地区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开展矿山综合整治。强化河道采砂监管,推广应用机制砂,采砂秩序得到规范。
2020年怎样干?
抓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四水同治”,完成前坪水库建设,加快建设引江济淮等十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南水北调观音寺调蓄工程等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建成青电入豫工程和6个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中心,开工建设平顶山盐穴储气库等重大工程。启动实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建设一批河道水系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项目。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钢铁、铝工业、水泥、煤化工、煤电等传统产业减量、延长链条、提质发展,完善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目录,分类处置年产30万吨以下煤炭落后产能,支持有条件的区域实施钢铁、炼焦装备大型化改造。加快建筑业转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
坚决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环境事关全社会共同利益,必须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好。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下大力气调整优化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强化联防联控和区域共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完成年度空气质量改善指标。全面消除省辖市建成区黑臭水体,让我们的城市拥有更宜人的水环境。优化环境治理方式,对企业既依法依规监管,又主动帮扶指导。支持有条件的市县率先实现空气质量二级达标,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新的竞争力。
提高城镇化质量。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污、交通秩序治堵、市容卫生治脏、公共服务治差,加大市政管网、停车场、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桩、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开展“双排双供”新型城镇供排水系统建设试点,推进城市地上地下一体规划建设。加快城市绿地建设,实现省级园林城市全覆盖。各省辖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抓手,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绿化亮化,扩大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和卫生厕所覆盖面。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引领,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谋划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抓住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历史机遇,立足河南在黄河流域的独特区位,重点围绕全面加强沿黄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沿黄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以及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领域,主动对接国家规划纲要,加强战略统筹、问题研究、组织推进,高起点谋划黄河流域重大生态保护修复、防洪减灾、黄河水资源高效利用等重大工程,谋划实施引黄灌溉及调蓄、沿黄生态廊道、河道和滩区安全综合提升、重要支流治理等重大项目,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谱写浓墨重彩的河南篇章。加快构筑生态屏障。编制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深入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加快建设森林河南,完成造林289万亩、森林抚育450万亩,新增一批省级森林城市。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持续开展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试点。推进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完成省以下生态环境监测监察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大力推进资源高效利用。完善绿色循环经济体系,积极推动清洁环保装备、垃圾资源化利用等绿色产业发展,创建一批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全部国家级开发区、80%以上省级产业集聚区实施循环化改造。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持续盘活闲置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省高级人民法院:
审结非法排污等犯罪案件1911件
合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会同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出台保护黄河干流河南段环境资源意见,建立行政执法、刑事制裁、民事赔偿和生态补偿有机衔接的环境保护机制,审结非法排污、非法采矿采砂等犯罪案件1911件,审结民事、行政环境公益诉讼案件183件,判决赔偿损失和修复费用6890万元,全力守护“绿水青山”。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服务生态环境建设,服务黄河流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胡道才说。
省人民检察院:
起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3406人
一年来,全省检查系统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切实担当服务发展使命,起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3406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73件;部署开展生态环保领域公益诉讼专项活动,立案3258件,督促清理固体废物和垃圾89.4吨、治理水域2.6万余亩,守护美丽家园。
在谈到2020年工作部署时,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顾雪飞说:“跟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部署要求,以持续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为抓手,进一步完善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环境工作机制,更扎实地做好服务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中生态保护“名词解释”
1月10日,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后都会附上一张“名词解释”,涵盖了各行各业的专业名词,从这些名词中可以观察出政府工作的新举措、新要求。今年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名词解释”呢?
青电入豫工程:这是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的简称。该工程于2018年开建,起于青海省海南换流站,止于河南省驻马店换流站,全长约1587千米,设计年输送电量400亿千瓦时,预计2020年9月建成投用。
十大新兴产业:这是河南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抓手。即培育智能装备、新能源及网联汽车、现代生物和生命健康、环保装备和服务、尼龙新材料、汽车电子、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新一代人工智能、5G十个新兴产业。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这是国家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的一项重要措施。主要包含新一代信息技术、高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领域。2019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第一批66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河南省郑州下一代信息网络、郑州信息技术服务、平顶山新型功能材料、许昌节能环保4个产业集群入选。
“双替代”:这是清洁取暖电替代煤、气替代煤的简称,是河南省为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完成空气质量目标任务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四水同治”:这是2018年以来河南省为加快实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所采取的举措。即高效利用水资源、系统修复水生态、综合治理水环境、科学防治水灾害。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这是浙江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功实践。2019年,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会同浙江省有关方面,研究提出在全国范围深入学习浙江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目前,河南省以该项工程为抓手,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代表、委员聊生态
1月10日至14日,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在郑州召开,河南作为沿黄9省(区)之一,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很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
让好生态成为新的竞争力
扶庆代表表示,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哪个地方抓得紧、抓得实、抓得快,哪个地方就更受益。” 朱清孟代表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它不只是河南的。现在让人很欣慰、很高兴的是政府已经在这个问题上高度重视、抓得很紧。但是,应尽快把设想变成规划、项目,把郑州的设想、河南的设想变成国家的方案和设想。
“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新的竞争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际上,金山银山有时候也换不来绿水青山。”王保存代表说,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对郑州、对河南又是一次重大机遇。郑州作为一个缺水城市,应做好水生态建设。这几年郑州下了很大功夫,贾鲁河改造后环境确实很好。但郑州缺水问题非常严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省的三分之一,是全国的十六分之一。黄河引水工程水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加强黄河流域地质旅游资源开发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一手挽起了黄河,一手挽起了白洋淀。“濮阳人常说,住在龙湖边,如在画中游。”王雁鸿代表表示,我们要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用好黄河水,发展全域旅游,做好水文章,让老百姓有更多幸福感。
“河南加快能源企业转型升级,要充分利用煤电行业技术优势,鼓励煤电企业发展清洁能源,这样可以减少投入、提高效益。”王笃奎委员说。
舒庆代表认为,河南污染治理靠3条路子,一是向管理要效率,比如近年来我省的污染管控。二是工程措施,比如工业企业超低排放。三是最核心的结构调整,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等优化。
王建平委员建议,加强黄河流域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富有河南特色的沿黄文旅产业带,让更多人站在黄河边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明。
宗国明代表说:“新安县境内黄河有31.2公里,县域内有龙潭大峡谷等33个旅游景区,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因此,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于洛阳包括新安县来讲,既是重大历史使命,也是重大发展机遇。下一步,将持续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力度,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和实施一批好项目,力争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于担当、贡献力量。
加快黄河生态保护条例出台
“水不仅是一种自然资源,也是一种环境要素。”张绍敏代表建议积极开展我省水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以水生态文明为中心加强制度建设,重点从保障制度有效实施层面进行完善和突破,建立健全政府责任、环境监察、生态保护红线、环境信用、信息公开、区域限批、排污许可管理、污染公共预警机制、行政强制、环境法律责任等制度,建立统一、高效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为加大水生态环境执法力度提供基础。
张强委员认为,应持续开展黄河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积极开展黄河河南段退耕还湿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强化基层湿地保护设施设备,恢复集中连片退化湿地,改善湿地生态状况,维护区域生态安全。还要通过建立湿地公园等形式,完善保护管理体系,加强对黄河河南段重要湿地的保护。
陈启超委员建议,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建立省际区域合作的长效机制,进行区域性合作立法;强化省级顶层设计和统一领导,进行省级综合、统一立法,形成治理、保护和发展合力。成立省委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一制定有关政策、方案和措施,建立定期、不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综合治理、协同一致的监管制度。可考虑在现有《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办法》和《河南省黄河防汛条例》的基础上,制定综合、全面的河南省黄河保护条例;建立并完善司法与行政执法领域的制度统领和分工协作;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法治化的普法宣传,形成全民自觉保护黄河生态环境、促进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法治氛围。
■河南经济报 记者 孔凡哲 焦 飒 马连华 王健 徐静 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