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洛宁县赵村镇土桥村油用牡丹种植基地建设如火如荼。该村党支部书记韦金锋告诉记者,去年村里流转土地2100亩,和北京强佑集团合作规划种植油用牡丹,发展牡丹花海观光园。
“园区建成后每年通过生态旅游科技研发等实现产值两亿余元、税收2000余万元,利润可达3000万元。”韦金锋说,“村民到时就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土桥村仅是洛阳市牡丹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洛阳市从看牡丹、赏牡丹经济做起,如今,一朵牡丹带一产、接二产、连三产,融合发展势头迅猛,绽放出绚丽的产业之花。
牡丹花之研
4月8日,洛阳国家牡丹园副主任、研究员刘改秀漫步牡丹花丛,不时向游客介绍牡丹的名称。她对园内1365个品种的牡丹特性、花瓣数量、花型如数家珍。
洛阳市林业局牡丹开发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马祥龙向记者讲述了刘改秀的故事。1990年,她从南阳林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郊区牡丹苗圃工作。当时,关于牡丹研究的许多课题还是空白,刘改秀决定组建该市首个牡丹组培实验室。
“现在,牡丹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科研体系,培育出九大色系、十种花型、1365个牡丹品种。”刘改秀告诉记者,牡丹基因较为复杂,有10多万种。牡丹基因组测序研究有5项世界领先——摸清了牡丹“家底”、搞清了牡丹“亲缘关系”、为牡丹办理了“身份证”、明晰了分子育种路径、绘出牡丹高密度遗传连锁图。
从1983年开始举办的洛阳牡丹花会,到2020年第38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不仅提高了洛阳的知名度,还让这个成立于1984年以苗圃栽培为主的牡丹苗圃成为唯一的国家级牡丹基因库,更是培养了不少的牡丹种植大户、公司。
“现在,牡丹基因库收集引进国内外牡丹种质资源1362个,野生原始种7个,新育品种230多个。”刘改秀说。在孟津县平乐镇,走进洛阳硕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牡丹种植基地,犹如进入花海。该公司总经理魏文景告诉记者,2016年,公司通过流转120亩土地,搞起了袖珍牡丹、高枝牡丹种植研发。
“我们这里嫁接的什锦牡丹,一盆花有3~5个品种,也就是说一盆可以开3~5种颜色的牡丹花。”魏文景说,“什锦牡丹的研发,解决了以往只有在室外和春季欣赏,现在可以在室内客厅、办公桌前欣赏,也打破了季节的局限性,普通老百姓都能够随时欣赏到牡丹。”
如今,洛阳与牡丹有关的科研成果已有220多项,涉及牡丹精深加工、牡丹育种等多个领域,产业与科研已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高效闭环,这为洛阳牡丹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牡丹花之链
经过多年培育积淀,洛阳的牡丹产业已经形成一、二、三产完整的全产业链。
“牡丹浑身是宝,根、干、枝、叶、花、籽均可实现资源化利用。”洛阳国之坊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该公司是河南省最大的牡丹生物综合利用科技企业。在公司产品展览区,墙壁上的各项专利格外醒目。“目前已在牡丹花、蕊、籽的综合利用上取得43项科研成果,提交申请专利29项。”白晓东说。
“目前,我们一年可以实现5000吨的牡丹籽油产量。”白晓东说,随着凤丹牡丹花和牡丹籽油被列入国家新资源食品名录,牡丹逐渐从花田走向市场,越来越多的牡丹深加工产品成为游客选购佳品。
在洛阳全福食品公司车间,公司副总经理马琳向记者介绍牡丹花饼制作的每一道工艺——所用原料均经过精细挑选,层层把关,并经无菌车间的风选、磁选等十余道工序。
“目前有经典牡丹鲜花饼、果仁牡丹鲜花饼、金橘牡丹鲜花饼、蜜柚牡丹鲜花饼等。这个鲜花饼,当你打开以后,不仅能看到牡丹花,还能吃到牡丹花。”在对于制作牡丹酱所用的牡丹花瓣采摘要求时,马琳说,一朵牡丹鲜花从开采起,必须在3个小时内通过冷链运输到达公司,然后按照质量分拣出来,以确保花瓣的新鲜性。
如果说牡丹鲜花饼是洛阳牡丹深加工的代表,那么,牡丹瓷则是洛阳牡丹文创产品的骄傲。
在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员工们熟练地将瓷土搓成细条,编成镂空盘子的形状,手工拉制出牡丹花瓣、叶子等,其形态逼真,体现出了牡丹雍容华贵的神韵……
洛阳牡丹瓷公司董事长李学武告诉记者,由于牡丹花期短,他从2009年就开始研制融牡丹与陶瓷为一体的牡丹瓷。牡丹瓷其形象逼真地再现了牡丹的形态、神韵、色彩和特殊寓意,吸引了中外游客的关注,填补了我国工艺美术品和特色旅游品的空白,牡丹瓷精品经常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友人。
在位于洛阳博物馆的洛阳万景祥牡丹产业集团旗舰店牡丹系列产品展示区,牡丹籽油、牡丹鲜花饼、牡丹花茶和牡丹工艺品琳琅满目。该店副总经理谭广全告诉记者,集团下设创新牡丹产业园科技研发中心、牡丹鲜花饼生产线、牡丹固体饮料生产线和牡丹籽油生产车间等万景祥创新牡丹产业园,该产业园有牡丹糕饼生产线、牡丹固体饮料生产线、牡丹果酱生产线、牡丹籽油生产线、牡丹保鲜生产线,产品都是从这里发出走向全国市场。“现在我们要将全产业链进行打通,才能做大做强。”谭广全说。
洛阳市林业局牡丹产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张蓉辉说,近年来,洛阳不断拉长牡丹产业链条,大力催生“花经济”。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牡丹种植面积累计发展36万亩,现有牡丹企业240多家,牡丹观赏园20个,年产牡丹种苗2.25亿株,芍药鲜切花800万枝,牡丹籽824吨,年销售盆花50万盆,专利345项,制定标准37个,两家牡丹企业在股交所挂牌;牡丹深加工企业28家,产品种类240多个。
“按照牡丹产品的功能将牡丹产业分为四类:观赏产业类、深加工产业类、药用产业类、牡丹衍生品产业类,去年经济效益281.46亿元。”张蓉辉说。
牡丹产业之路
今年4月6日,第38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正式拉开序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次以“牡丹情黄河魂”为主题的牡丹文化节创造性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
在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余江波看来,多年以来,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文化惠民、产业融合,创新提升、协调发展”的指导下,洛阳利用河洛文化和牡丹文化的影响、国内外游客的大量涌入和信息流的汇聚,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使洛阳牡丹文化产业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成为河南洛阳文化产业中的知名品牌。
“洛阳市牡丹产业的壮大,也推动了洛阳第三产业如服务、餐饮、娱乐业的发展。”余江波说。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尽管洛阳市这么多年在牡丹这篇文章上做了不少工作,但知名品牌、龙头企业、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环节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记者了解到,洛阳市2018年曾印发《洛阳市牡丹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8年至2020年)指出:将重点建设牡丹产业市场流通体系,培育专业市场、创建牡丹品牌、建立营销网络等,通过拉长牡丹产业链条、培育龙头企业等,构建牡丹深加工产业体系。
“我们将依托洛阳牡丹这个品牌,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做大做强。”谭广全说,“我们规划的万景祥牡丹产业基地将打造一个集牡丹文化游、城市观光游、生态观光游等为一体的牡丹产、教、研、学、游、购示范区。”
对于未来如何做大做强牡丹产业,余江波建议,洛阳应依托国家副中心城市建设契机,积极对接国际资源,以牡丹为媒,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洛阳牡丹甲天下,借助牡丹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吸引国内外资源,促进洛阳市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对牡丹特色产业的扶植培育,当前洛阳牡丹产业尚处于企业自行主导,单打独斗的阶段,加强产业内企业的合作,加强政府指导,打造合作平台,延伸产业链发展,做好上下游的配套。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从产品角度看当前牡丹产品已经非常丰富,但是从发展模式上看却依然很落后,因此要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引入品牌资源,和知名企业进行合作开发等都可考虑。尽快选择性扶植一到两家龙头企业,鼓励企业规模化发展、品牌化发展、多元化发展,形成特色品牌、特色产品,尽快打响全国知名度。
张蓉辉说,下一步,洛阳市将以花为媒,打造全球一流的牡丹观赏地,让世人提起牡丹就想起洛阳,使洛阳牡丹成为世界级旅游网红打卡点;牡丹产品也成为网红伴手礼,走入千家万户,让一朵“国花”牡丹真正绽放出绚丽的产业之花、科技之花、富民之花、梦想之花。
■河南经济报 记者 孔凡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