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千百年来,这句诗把士子勤奋读书的情景描写得淋漓尽致。而如今,睢县的“田间学校”培养出了一批“新型读书人”,他们在勤奋耕读的同时,躬行实践,把学到的知识变成硕果累累、牛羊满圈。
一技之长助脱贫 新型农民初长成
“第一次疏果是疏除小果、病果、畸形果、朝天果和距离主干10公分以内的果,预留果是最后定果的2~3倍。”4月23日,记者来到睢县匡城田间学校的时候,校长宋飞剑正在冬桃园子里给所有种植户进行疏果技术讲解。
对果树知识如数家珍、滔滔不绝的宋飞剑也曾是一位贫困户。2017年他和妻子放弃郑州的高薪工作回乡创业,后成立睢县三飞生态家庭农场。“不料,2017年年底父亲突患重疾,花费巨额医药费,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因此成了贫困户。”宋飞剑说。
在创业困难时期,政府给了他很大的帮助,积极推荐宋飞剑参加县农广校组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
“在经过两期培训之后,我深入了解了种植、销售方面的知识,更加坚定了创业的梦想。”宋飞剑说。
不仅如此,宋飞剑表示,借助县农广校这个学习平台,他也结识了很多果树方面的专家。这些专家不仅给予了他更多关于果树发展的技术性建议,还对宋飞剑进行现场指导,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宋飞剑的技术管理能力,促使他严把果品品质关,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完善“睢州蜜”品牌的发展路线。
“通过在农广校的培训学习,截至去年,我共发展冬桃种植面积200余亩,年产值40余万元。”宋飞剑笑着说,“我不仅自己脱了贫,还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田间学校”驻田间 致富之门渐开启
近年来,睢县推出的“田间学校”模式,让无数像宋飞剑这样的人有了一技傍身,进而逐渐推开致富的大门。据了解,截至目前,睢县“田间学校”助力产业脱贫模式,共带动118个贫困村、28412户、88953贫困人口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1.25%。
睢县“田间学校”办得有声有色,离不开睢县农广校的大力推广。
除了匡城田间学校之外,睢县还围绕县东南西北4条精品产业带,建设农民田间学校40所。以县农广校教师和农民田间学校技术骨干为主体,遴选20多名专兼职教师成立脱贫攻坚特色产业专家服务团,长年深入田间地头及贫困户家中进行技术指导,累计培养特色主导产业致富带头人850人。
此外,睢县在农民田间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县农民田间学校联盟,聚合资源,发挥优势,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助推技术培训、产业发展、带贫脱贫等工作。
在充分发挥农民田间学校在资源共享、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方面的平台作用的同时,田间学校还积极把脉厘清由贫困户到脱贫户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的《2019年睢县优秀青年高素质农民培育方案》里介绍了‘五步培养法’成才案例,力求帮助贫困户思考脱贫之后如何进一步发展生产、提升自我,让他们有一技傍身,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成为脱贫带贫、振兴乡村的有用人才。”睢县农广校校长孙德富说。
农民成为“土专家” 科技赋能见效快
近年来,睢县不断强化技术服务体系,重视培养、引进专业人才,加大种植户技术培训力度,努力让农民都成为会种地、会养殖的“土专家”,做到让科技为农业赋能。
“我们不仅给农民讲解农技、植保、配肥、蔬菜种植等领域的知识,还制定了‘冬培训、春育苗、夏指导、秋促销’的‘全天候’指导服务计划,树立‘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新服务理念,尽职尽责地为贫困人口提供技术指导。”睢县农广校兼职教师李兰真说,“我们在立足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同时,努力把学员都培养成‘土专家’。”
近年来,该县通过科学规划,为种植业制定了“南笋北椒中果蔬”的发展格局,养殖业以规模养殖为重点,以“55455”(即全县蛋鸭存栏达到500万只,蛋鸡养殖达到500万只,年出栏生猪40万头,花花牛达到年存栏5千头,羊年出栏达到5万只)为目标,目前发展效益突出,成果丰硕。
2019年全县辣椒种植8.5万亩,其中中顺公司种植辣椒3万亩,带动贫困户5260户种植辣椒1.3万亩,仅中顺辣椒年总产值就达到3.6亿元,全县8.5万亩辣椒总产值将达到7亿元以上;全县种植芦笋3万亩,其中贫困户种植1.05万亩,亩销售额1.1万元,年总产值达3.3亿元。全县发展种植芦笋、辣椒,通过入股分红、资金收益、“合作社+贫困户+订单收购”“合作社+贫困户+托养代管”直接带动种植、转移就业、土地流转等模式带动全县1万余户贫困户脱贫。
■河南经济报 记者 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