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在济源克井镇枣庙村的冬凌草种植基地,一片片核桃林下种植的冬凌草长势喜人。一大早,村民吕改先就来到地里采摘这些嫩芽制作茶叶。
吕改先家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随着全村冬凌草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吕改先一家春夏采茶、秋季收获核桃和冬凌草,靠着一亩地的多份收入,不仅稳定脱了贫,而且日子越过越好。吕改先的丈夫苗喜平告诉我们,家里弄了两亩半地,薄皮核桃一年收入是4000块钱,冬凌草能卖1000多块钱。
吕改先一家生活的改变是近年来枣庙村发展的生动写照。2008年枣庙村成立了冬凌草专业合作社,上千亩核桃林下的土地也被盘活,进行冬凌草规模化种植,从采茶到摘核桃,一片地里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合作社带动俺们村200多户林下种植冬凌草,每年可采收新叶大概500到800斤,俺们光采茶这一项,就可收获两万多斤鲜叶。”克井镇枣庙村冬凌草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原战胜说。目前,枣庙村冬凌草种植面积已达3000亩,其中林下种植达到了1500亩,年实现冬凌草产值近600万元。这些可观的数据背后,正是林下绿色经济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据统计,济源林业用地面积181万亩,有林地面积129万亩,适宜发展林下种植的各种林地面积52万亩,林下经济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可观。截至2019年年底,济源已累计发展林下经济49.2万亩,逐步打造出了“林-药、林-经、林-采、林-禽、林-景”等立体循环发展模式,形成以核桃、冬凌草、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的林下经济产业和“上中下、短中长”的立体经营格局,铺就了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林业发展路子。
济源示范区林业局股改办主任赵向任表示: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借力政策、整合资金、优化环境,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上升到长效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广,真正使林下经济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河南经济报 记者 谷太磊 通讯员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