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豫西南,属秦巴片区特困县的内乡县在2019年5月摘掉了“贫困帽”,其打造的牧原“5+”扶贫模式开创了龙头企业带动、多方共赢助力脱贫攻坚的新格局。
所谓牧原“5+”扶贫模式,即采用“政府+金融机构+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五位一体运营机制,充分发挥牧原集团龙头企业带动优势,把贫困户变成股东,让有能力的合作社嵌入企业优势产业链,从而实现村集体稳定增收、贫困户稳定脱贫。
“5+”加码 “巧妇”有米炊烟起
内乡县马山口镇杜洛庄村的曹国栓是村里典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给父母看病,曹国栓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借了亲朋好友许多钱,又因要照料生活无法自理的母亲,曹国栓无法外出打工,一家人陷入了极其艰难的窘境。
“好在2016年‘5+’分红的3200块钱和光伏分红的3000块钱,让我有了买羊羔的本钱。”曹国栓说,他用这些钱搞起了养殖业,由最开始的几只羊逐渐发展到现在的上百只羊,成了养羊专业户。2017年,卖了第一批的二三十只羊,曹国栓就收入了3万多元。此外,曹国栓是2018年的易地搬迁对象,当年就搬到了政府盖好的新房子里,“两不愁三保障”彻底解决,2018年年底,曹国栓一家顺利脱贫。
一子落,全盘活。由内乡县政府和牧原集团共同探讨开发的“5+”扶贫模式为像曹国栓这样具有内生动力的贫困户带来了希望,改变了他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处境。
内乡县聚爱农牧专业合作社也是“5+”扶贫模式下的产物。“由县委、县政府主导,我们组织全县贫困户成立聚爱农牧专业合作社,由国开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根据国家政策向合作社发放扶贫贷款。合作社整合流转土地、利用贫困户扶贫贷款,根据牧原集团设计要求,统一建设高标准猪舍,企业租赁猪舍养猪,确保贫困户每年获得稳定的现金收入,并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就业和参加各类公益岗位,通过劳动获得工资性收入。”内乡县聚爱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国甫说。
据了解,通过与牧原集团合作,截至2019年年底,内乡县聚爱农牧专业合作社已经累计向贫困户发放分红13个季度,金额达14762.4万元,带动全县16121户实现脱贫。
多方共赢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找对方向,事半功倍,扶贫工作亦是如此。
“一开始我们采取政府加养殖企业加农户的模式,引导贫困户从养殖企业领养牛羊,由于缺乏养殖技术和经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内乡县扶贫办党组书记罗雄说,“县委、县政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与龙头企业牧原集团合作,于2016年9月探索形成了‘政府+合作社+龙头企业+金融+贫困户’的‘5+’扶贫模式。”
按照“5+”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内乡县扶贫办通过财政整合扶贫专项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对单户支持5000元,统一注入合作社,作为贫困户入社股本金。
“牧原集团租赁合作社场馆,支付租赁费,租赁费除支出利息和合作社费用外,给贫困户社员按照股权比例进行分红,每季度分红一次,确保贫困户年收入3200元,让贫困户可以长期稳定获得收益,从而长效脱贫。”牧原集团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刘伟介绍。
“我们紧密结合当地党委、政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进行逐户筛选,梳理出具备正常劳动能力、非完全劳动能力、贫困大学生三类劳动力,分类施策、精准服务。同时,通过直接吸纳成为养猪技术工人、安置公益性岗位、开辟大学生就业绿色通道等方式,使劳动者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通过劳动致富脱贫。”刘伟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牧原集团对有正常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直接培训安排就业转化为养殖技术工人和建筑技术工人,月工资5000元左右;对不完全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优先安排在企业的门卫、绿化、后勤等公益性岗位就业,月工资一般在3000元左右,开创了政府、企业、贫困群众多方共赢的新格局。
迭代升级 深挖产业帮扶潜力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根据现实情况,及时调整工作举措是保证脱贫成效的重中之重。
在“5+”扶贫模式中,扶贫合作社没有市场经营能力,仅靠企业租金保障贫困户获得资产收益,带贫渠道单一。为实现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提升合作社服务能力和带贫能力,牧原集团与内乡县委、县政府创新设计出“县-乡-村”三级合作社实体化运营的新模式。
“‘县-乡-村’三级合作社实体化运营的新模式主要是通过企业劳务外包,将合作社嵌入牧原的粮食购销、工程劳务、后勤劳务产业链条中,进行市场化运营,使合作社逐步发展成为有资产、有收入、有盈利的实体化小微企业,从而实现对内乡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全覆盖。”张国甫介绍。
目前,内乡县已建有1个县级合作社、15个乡(镇)级合作社、279个村级合作社,这些合作社都将通过参与牧原上下游粮食采购、工程劳务、后勤劳务等经营活动获得收益。内乡县规划在1~2年内,单个合作社年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盈利50万元以上,让合作社成为脱贫攻坚的有效载体。
“将贫困户的发展嵌入牧原集团企业链条,实现持续收益,目前该模式已推广至全国13省52县,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39827户369332人,实现增收5.4亿元,带贫数量居全国前列。目前,牧原集团已在全国72个国家和省级贫困县完成扶贫产业投资269亿元,建成了大批现代化生猪养殖扶贫基地,带动贫困县用工4万余人。”牧原集团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潘金万介绍说。
■河南经济报 记者 孔凡哲 焦飒 张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