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叶县以“联村共建”为抓手,通过建立联合党总支,由经济发展较好村的党支部书记负总责,联合产业、地域相近和相邻的村实施“联村共建”。通过整合农村资源要素,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最大限度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为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
“造血”扶贫 提升村集体带贫能力
5月22日,在叶县水寨乡灰河郭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标准化厂房内,工人们有的在切割方管,有的在焊接铁架,一个个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厂房的一角摆放着刚做好的铁艺沙发、花架、茶几等家具。据了解,这家专门生产铁艺家具的工厂负责人名叫左浩伟,2017年年底开始创业办厂,2019年6月,水寨乡桃奉村党支部得知左浩伟想扩大规模,主动到他家查看情况,并邀请他入驻村级集体经济标准化厂房。
“去年10月,我租赁了桃奉村、杜楼村和只吴村的3个集体经济厂房,入驻后再次投入资金购买设备,并招聘工人20多人。”左浩伟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现在已经有8个集体经济厂房。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左浩伟以前竟是贫困户。左浩伟介绍,他们家是因学致贫,弟弟考上大学后,让本就贫困的家雪上加霜。如今,弟弟已经毕业了,也在厂里工作,弟弟负责销售,他负责生产,日子也算过得不错。目前工厂已逐步走上正轨,月产值60余万元。
“接下来,我要继续扩大工厂规模,趁着年轻好好干,把事业做大,带领家人、乡亲一起致富。”左浩伟说,工人们按件计算工资,多的一天可挣一百多元,少的一天也能挣60多元,守在家门口就能月入两三千元。
产业发展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之策。叶县坚持把“产业带动”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阳光增收、集体经济标准化厂房、互助资金管理、循环农业、股份合作、企地联营、抱团发展、能人带动、金融扶贫九种措施夯实产业根基,变“输血”为“造血”,使村集体扶贫带贫能力持续提升。
目前,叶县建成了148个村级集体经济标准化厂房和120座村级光伏电站,组建了171个村级互助社,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实现全覆盖。
“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不仅增强了村‘两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同时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推动了乡村有效治理。”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县县委书记古松说,发展村集体经济,还把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使贫困户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也同大伙一道走上了致富之路。
抱团发展 实现双收益
“一村富了不算富,我们有责任带领大家一同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该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田红霞说,为了实现共同致富,叶县开展“联村共建、抱团发展”模式。
5月21日,记者来到洪庄杨镇唐马村集体经济示范基地,站在田间,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大片整齐划一的现代化标准种植大棚。大棚里,绿油油叶子下的蜜瓜长势喜人。正在劳作的村民马春堂告诉记者,再过十几天蜜瓜就熟了,“我们的蜜瓜口感极好,非常甜。”
马春堂告诉记者,2016年,他一家四口有三个都是病人,在没来基地之前,他只能靠种地维持生计。
自从将自家土地流转给基地后,马春堂一家的生活不仅有了指望,并在2018年顺利脱贫,“我每天都会来这里打零工,现在一年能有3万多元的收入。今年这一季蜜瓜长势好,收益将很可观。”捧着绿色的蜜瓜,马春堂的脸上笑开了花。
2019年,以唐马村为联合党支部的村集体经济“两瓜一菜”项目开始实施,一期项目占地110余亩。 “‘兰考蜜瓜’一年能收春秋两季, ‘两瓜一菜’,即春秋蜜瓜+越冬蔬菜的种植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该村党支部书记马新伟说,“实施前期,资金成了一大‘拦路虎’,在40万元的村集体资金基础上,党员干部带头入股,最终筹资150万元建成了该项目。”
“今年,我们又联合周边的麦刘村、裴昌村成立联合党总支部委员会,依托‘联村共建’,抱团发展村集体经济。”马新伟说,预计二期项目投资504万元,发展200亩大棚,今年7月可建成并开始种植。
除了以唐马村为中心的“两瓜一菜”“联村共建”模式外,叶县还有很多这样 “联村共建”的例子,通过“联村共建”,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双双收益。
“因为每个村的经济发展不一样,我们根据产业、地域相近和相邻的特点,实行‘联村共建’模式, 共同发展。”洪庄杨镇党委副书记顾许峰说,这样才能达到全镇所有农村(社区)党组织组织力整体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加的目标。据了解,目前,叶县已有18个乡(镇、街道)的346个行政村成立88个联合党总支实施了“联村共建、抱团发展”。
着眼全域 不拘一格求发展
叶县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解决脱贫后产业发展和共同富裕问题的有力抓手,通过全面动员、率先起势,全域谋划、聚力推进,逐步探索出 “党建引领、联村共建、财政倾斜、金融服务、保险托底、廉情监督”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4字工作思路,立足土地做文章,不拘一格求发展,激活了农村发展的一池春水。
该县县长徐延杰介绍,县财政连续3年,每年拿出不低于3000万元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引导扶持资金和200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力争2020年年底全县554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227个行政村年收入超10万元。
同时,加强政、银、企合作,建立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网络,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评估、工商企业和农户信用信息采集评级等基础工作,破解发展村集体经济普遍面临的资金瓶颈。通过不断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带动贫困群众同步走上小康路。
虽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领大伙一道走上致富之路,但中间也面临不少问题。有的村为降低风险,将集体资产简单处理,一次性收取承包费或出让费, 导致集体资源利用率低,村级集体经济缺乏可持续收入,而且农村非农建设用地十分有限,二三产业项目难以落地。
“我们在合作经济上谋出路,大力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徐延杰说,在发展模式上拓宽路,由村集体与企业签订合同,授予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允许其带资建设和经营公共事业项目,特许权期满后,将项目无偿移交给村集体,从而增加集体资产。在资源利用上闯富路,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光伏产业。
目前,叶县已确立了韭菜、花生、中草药、食用菌、辣椒、畜禽养殖六大特色产业,分别由县级干部担任首席服务官,组建工作专班。另外,还将绘制“四张图谱”,开展“四个拜访”,全力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搭建坚实电商平台,既鼓励“单兵突进”,又注重“全域推进”, 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让农产品走出去,全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河南经济报 记者 孔凡哲 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