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驱车来到叶县水寨乡太康寨村。洁净的街道通往村广场,在广场的绿荫下,村民们正利用健身器材锻炼;村边成片的果林结满了果实,淡淡的果香伴随着麦香飘荡在田野、村庄……
得知记者前来采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村民们顿时来了精神,纷纷围拢上来。
“俺们村变化大得很咧!”“这都是俺们村‘闺女’的功劳!”“这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完的,咱们得好好说说”……
村民们口中的“好闺女”正是太康寨村驻村第一书记、叶县职业中专教师王艳娟。
“先去看看我们的大棚吧。”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村里的连体大棚。11座连体大棚整齐地排列在村边,格外引人注目。大棚里,刚浇过水的豆角生机盎然,嫩绿的叶片上还挂着水珠;树上的桑椹红紫参半,摘下一颗放进嘴里,一缕清甜沁入心底;西瓜藤蔓交错,一个个绿油油、圆滚滚的西瓜长势喜人。
“这是我们前段时间种下的豆角,现在已经快成熟了,这里面还种的有西瓜、四季豆。”在大棚里,村民刘秋丽一边介绍一边随手清理起大棚边角处的杂草,“大棚是去年艳娟带着大家搞起来的,我们村里人一起种,有钱大家一起赚。”
看着丰收在望,刘秋丽笑道:“俺们艳娟‘闺女’说了,来到俺村,她就会让俺村每一位村民都腰杆挺起来、腰包鼓起来。”
据了解,太康寨村位于叶县水寨乡东南部2公里处,该村辖4个自然村,有337户1236人、2280亩耕地。驻村后,王艳娟快速掌握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全身心投入驻村第一书记的日常工作中。她心里一直有一个目标:这里就是自己的娘家,一定要带领“娘家人”闯出一条致富路。
太康寨村以传统种植为主,群众收入低。“要让村民从贫穷中解脱出来,就要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太康寨村党支部书记杜春建说,自从王艳娟来到村里后,她鼓励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并带领村“两委”班子发展村集体经济。
2018年11月,王艳娟与村干部、村民代表经过多方考察,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到村里进行专业指导。她还利用驻村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10万元,又协调驻村工作队筹措资金20万元,与叶县藜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联手打造田园综合体。通过强强联合,村里建起了11座育苗大棚,其中8座大棚里种上了西瓜,大棚外种了16亩桃树和梨树,林下空地种植红薯。
“艳娟还打算去外地考察现代农业种植模式,让大家的收益更高。”杜春建说,为了带动村民就业,王艳娟还采取招商方式,为村里引进了河南瘸子烩面辣椒油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看着村民在俺们‘闺女’的带领下有活儿干、有事做、有收入,我也觉得很欣慰。”杜春建说。
在村民看来,自从村里来了驻村第一书记“闺女”,村民们不仅日子红火起来,更有了精气神。“这‘闺女’可是一头连着党,一头连着咱群众啊。”杜春建说。
除了发展经济,王艳娟把打造美丽乡村当作重头戏来唱。村里成立了志愿服务队,每天由村干部带队打扫全村大街小巷,帮助低保户、五保户打扫庭院、拆洗衣服,同时协调该村帮扶单位——神马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筹资5万元购买樱桃树苗,计划在全村每个农户房前屋后种植3棵樱桃树,以太康寨村的“寨”字为名,打造“樱桃寨”。
村子美了,日子甜了,村民们看着这个“闺女”的眼神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心也离她更近了。
“艳娟来后,我们麻将也很少打了,邻里之间也不拌嘴了,大家每天除了干农活儿,还能一起扭秧歌,谁家有了啥事也都喜欢找她唠唠。”村民王海玲说起王艳娟,忍不住夸赞,“艳娟长得美,人又好,来到村里一心为了群众,比咱自家‘闺女’都好。”
现在太康寨村村民们除了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外,精神生活也得到了丰富。2019年11月开始,王艳娟利用工作之余在农村书屋里创立了一个公益国学堂。她把每周三定为学习日,下午放学后她会教孩子们《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国学堂成立后,孩子们不再一放学就抱着手机玩了,而且越变越懂事,艳娟真是为我们办了大好事。”王海玲说。
“去年蔬菜大棚收益最高,但建大棚资金太多,我们可以用滚雪球的方式一步步扩大规模,等以后村里有钱了,不仅能翻新基础设施,还能给村民分红。”谈起未来,王艳娟信心满满,“我会继续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以实际行动带领群众一起向幸福出发。”
■河南经济报 记者 孔凡哲 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