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队伍里的“老班长”

扶贫队伍里的“老班长”

2020-07-23 聚焦
广告02
工商银行滑县支行 坚持党建引领 打造优质服务品牌

扶贫队伍里的“老班长”


  “养蜂,箱外观察和开箱检查都必不可少。”养蜂以来,南召县南河店镇村民尹太五每天坚持对自己的8箱蜜蜂进行箱外检查。

  “蜂群的日常管理很重要。”尹太五一边侍弄蜂箱,一边告诉记者,“在箱外观察蜜蜂出勤情况、巢温情况等,若在箱外观察无法确定蜂群真实情况,就需要进行开箱检查了。”

  提起养蜂的经过,尹太五告诉记者:“多亏了蔡班长,他脱贫后没有忘记我们,为带动大家共同脱贫致富,给我们免费提供蜂王和蜂箱,还教我们养蜂技术。”

  尹太五提到的蔡班长就是南河店镇大岗村的蔡长久。“我是1972年11月入伍,在部队时参加过唐山抗震救灾。在抗震救灾工作中表现积极,受到部队嘉奖。”蔡长久说。

  退役回家后的蔡长久因为5岁的小儿子不幸得了小儿麻痹症,常年瘫痪在床,蔡长久被家庭牵绊无法外出打工,家庭经济状况面临巨大压力,一家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艰难。

  “2017年,县里成立了南河店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不仅指导我学习养蜂技术,还为我争取到5万元创业基金,邀请县里养殖专家传授实用养殖技术,帮我在县城宾馆、超市推销产品。”蔡长久说。

  老兵蔡长久的拿手绝活是养山蜂,可销路一直都是“拦路虎”。原生态的产品出来后,南召县委书记刘永国帮着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蔡班长”牌蜂蜜,很快在市场上声名鹊起。2019年,蔡长久所养蜜蜂增加到58箱,年产蜂蜜1200斤,年创收12万元,顺利实现脱贫致富。

  同样,退伍回乡后奔赴扶贫“一线”的还有城郊乡的刘南征,他创办了一家集农业种植、生产加工、研发销售、生态旅游、健康养生、民俗体验为一体的农业田园综合体,创建了南召县舒心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立了“老班长”艾叶保健品牌。

  “我是1978年12月入伍,在入伍期间因在南疆作战中表现英勇受到过嘉奖,2017年和爱人一起下海创业。”刘南征回忆道,“在当地政府和退役军人服务站的支持和帮助下,建立了4个扶贫就业车间。”

  在刘南征的扶贫就业车间里,除招收退役军人进入公司就业外,还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全村贫困群众进行业务技能培训,让普通的农民转型升级为新型职业农民。

  “贫困户来这里上班,我们就会和他们签订劳动合同,最低工资是1500元,多劳多得。”刘南征说,“近年来,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实施结对帮扶、就业帮扶、产业扶持、技术扶贫等措施,帮助贫困群众和当地村民实现了流转土地有租金、进厂务工有薪金、企业分红有股金。”

  南召县云阳镇狮子坟村贫困户杜富菊体弱多病,丈夫因病去世后,留下了不满十六周岁的儿子,母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清苦。“现在我每天到村里三益公司上班,种植、采摘蔬菜,分拣、包装产品,每天工作8个小时,月均收入2000元。”杜富菊告诉记者。

  杜富菊提到的“三益公司”是云阳镇狮子坟村的罗镇在退役回乡后创建的南召县三益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罗镇把牲畜粪便通过红膜厌氧沼气发酵技术制成有机肥,沼液浇灌果树和蔬菜,种植的蔬菜获得了有机农产品认证。他还注册了“东坡嘴”商标,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年产有机蔬菜100吨。

  “我们公司目前共吸纳55户贫困户,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81人脱贫致富。”罗镇说。

  这些都只是南召县退役军人转战脱贫攻坚“主战场”的一个缩影。2017年以来,南召县委、县政府积极顺应退役军人的新要求、新期待,率先成立全国首家县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并组建战友之家、雷锋之家、教育之家、创业协会四个老兵组织。

  从昔日军营的“尖兵”到脱贫攻坚的“先锋”,退役军人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如今,南召县共有140多名退役军人实现创业致富,带动安置200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成为当地决胜脱贫攻坚的主力军。

  ■河南经济报 记者 孔凡哲 焦飒 张治中 通讯员 廖涛

广告03
广告04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文章总数
2416
下载次数
4200103
评论总数
0
访问总数
4240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