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 记者 孔凡哲 焦飒 见习记者 王春胜
九曲黄河万里沙。一路奔腾向东的黄河水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也滋养了广袤的中原大地。
黄河水流经新乡境内,穿越平原示范区、原阳县、封丘县和长垣市,涉及21个乡镇504个行政村。从新乡平原示范区的“花果园”,到封丘县的滩区居民新生活,再到长垣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新乡市正演奏着一曲曲催人奋进的黄河赞歌。
打造“花果园” 扮靓“母亲河”
在平原示范区桥北乡老庄村的广场附近,丝棉木、杜仲、香樟、迎客松、紫荆、紫薇……一排排的绿植与花朵交相辉映,点缀着这如画的乡村风光。
“植物游园一期共建成30多亩,计划建设55亩。”老庄村党支部书记张金顶介绍,“现在村民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改善,晚上来健身、散步、游园的有300多人。”
穿过老庄村,记者来到了平原示范区在季庄村重点打造的未来果园。在这个汇聚了8大树种72个品种的果园里,来此采摘果子的游客络绎不绝。
“我们村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大力发展果蔬园、住宿、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季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林江说,“游客可以在这里摘水果、钓鱼、品尝百锅宴,体验乡村田园时光。”
汽车一路驶向桥北乡尤拐村,河南省豫康草坪花木基地的千亩草坪赫然呈现在眼前,宛如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铺在大地,那翠绿而静谧的美让人几乎屏住了呼吸。附近的马场里,20多匹来自荷兰、内蒙古等地的品种优良的骏马正在接受专业训练。“我们致力于打造郑州、新乡的后花园,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马术教学、马术表演、摄影、游玩、住宿、观光等项目的场地。”尤拐村党支部书记郭学义告诉记者。
从马场出来继续向西,路的尽头便是桥北乡盐店庄桃园驿站。8000多亩桃树已挂果,还有1000多亩新栽的桃树苗正茁壮成长,这便是盐店庄远近闻名的“万亩桃园”。“我们这里共种植了十几个品种的桃子,游客来这里从6月到10月都能品尝到不同口味的鲜桃。”盐店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关同民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还要延长产业链,开发桃干、桃罐头、桃木工艺品、桃花酒、桃花枕等新产品。”
牧野大地,瓜熟果香,黄河滩上正收割着一篮篮的希望。
“平原示范区作为新乡黄河生态带建设的主阵地、先行区、标杆地,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立足滩区区位、生态两大优势,把示范区沿黄区域打造成生态带、产业带、旅游带。”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韩卫军说,“昔日的黄沙滩已变身花果川,黄河滩也披上了‘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绿纱’。下一步,我们将持续绘制黄河沿岸‘河畅、岸绿、堤固、景美、民富’的新画卷,不断开创平原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搬进“电梯房” 开启新生活
滔滔黄河水奔流向东,流入封丘境内,开启了绵延56公里的封丘“旅程”。历史上黄河在封丘境内多次决口,留下了大面积的滩涂湿地。封丘县李庄镇,位于县城东南35公里处,东、南两面紧靠黄河,是典型的黄河滩区镇。
“过去,住的安全是我们老百姓最大的期盼。”李庄镇一位群众告诉记者,“过去生产生活条件很差,滩区内没有机井、没有电、道路泥泞不堪,为了种庄稼浇地,每户人家都常备几百米的水带。”
“2014年以后,省委、省政府作出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扶贫开发重大战略决策,李庄镇5个村成为第一批迁建试点,李庄新区开始启动建设。”封丘县委常委、李庄镇党委书记陈明介绍,“李庄镇人口多、体量大,享受了河南省第一批、第二批迁建试点政策,率先实现搬迁。截至去年,我们已搬迁2.1万多人,再等几个月剩余的2万人也将搬入新居。”
走在李庄新区内,一座座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笔直宽阔的硬化路两边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绿植,广场上三三两两在散步、健身的村民给这里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恬淡和闲适,让初到的人不敢相信这里还是农村。
“在搬迁时,我们积极做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让滩区百姓都住上楼房,补齐短板。同时,每栋7层楼房都配备了电梯,房屋里铺好地板砖,安装好门窗和马桶等,做到水通、电通、电梯通,方便群众在搬迁时候拎包入住,由村集体收益来支付群众的物业费、电梯费。”陈明告诉记者,“同时,为了极大地方便群众生活,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新区还配备了公园、医院、幼儿园、养老院等,让儿童幼有所教,让老人老有所养。此外,我们还积极引进企业入驻,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为群众提供就近就业机会。”
滩区搬迁,不仅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还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黄河湿地的生态自然景观。在封丘县陈桥镇陈桥东湖湿地,清脆的鸟叫声、随风摇曳的芦苇荡、青绿如镜的水域给这里增添了一份迷人的意境。“现在这里共发现鸟类156种,水生物种100多种,爬行两栖类35种,还有两种珍贵的鸟类,全球极危鸟类青头潜鸭和‘鸟类中的大熊猫’震旦鸦雀。”封丘县陈桥镇党委委员、陈桥村党支部书记刘继恩介绍。
封丘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茜说,“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宋源文化、黄河文化、湿地优美生态资源优势等,积极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传承好黄河文化,展现封丘悠久的传统文化和迷人的地域风貌,擦亮封丘的‘黄河名片’。”
转型升级 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乡市近年来的发展方向。
在长垣市卫华集团的一座生产车间内,一位天车工正在操作设备,准备把一个跨度34米的桥式起重机梁盒翻转过来进行焊接。
在生产车间的另一侧,一个自动焊接机器人正在作业,机器人自主进行焊接操作大大降低了工人在焊接工作中的危险系数。据了解,为了提高生产能力,保证产品制造质量的稳定性和统一性,卫华集团累计投入超过2亿元进行技改,现已拥有国际先进的数控等离子切割机、数控加工中心和大型数控龙门镗铣床等先进的机加工设备,建立了主梁、端梁、台车等部件的自动焊接机器人生产线及整体喷砂涂装自动生产线。
“卫华的除尘和涂装严格按照绿色生产标准执行,也是国内第一个将大型设备在室内实行智能化除锈、涂装的企业。同时,利用大数据中心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起重设备产品设计优化、远程监控、故障诊断、预测性维护、远程运维服务应用,打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链条,实现起重装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卫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俞有飞说。
在长垣市,医疗器械行业也是当地的“拳头”产业,支撑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在驼人集团的医学博物馆里,记者看到有三拨来自医疗行业的从业者前来参观。而这座由驼人集团筹建的医学博物馆已成为“国家级3A旅游景区”,是中国首家全门类医学专题博物馆。
在医学博物馆的一隅,记者看到展台上摆放了驼人集团研发的各类先进医疗器械,吸引着一些医疗从业者们驻足观看。
“驼人集团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以技术驱动和需求驱动的双轮驱动打造创新型企业。”驼人集团副总裁陈文喜说,“我们聚焦8个技术方向,成立了医疗器械研究院,设立了32条产品线及解决方案部。同时,积极推进产学研用和样板点医院营销,更好地助推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和管理创新。”
在河南省大方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实验室内,研究人员正在操作设备进行材料研究。河南省大方重型机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洪莲告诉记者:“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向着我们的愿景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卫华集团的“绿色生产”、驼人集团的“创新引领”等都只是新乡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新乡市坚持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率先在全省建立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储备库。截至目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储备库共入库1585个项目,总投资1.33万亿元,包括生态环保、黄河安澜、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开放合作、城乡融合发展、保护传承黄河文化、基础设施互通互联、民生保障9类,从中又筛出总投资2269亿元113个项目予以重点推进。
现如今,新乡市黄河沿岸岸绿景美,花果飘香。创新引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新乡市增添了一份别致的魅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