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河洛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生产总值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65亿元跃升到2018年的4640.8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从13.3万元跃升到691.8亿元;城市区从4.5平方公里、6.8万人口的小城,发展成建成区面积达218.2平方公里、225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进入新时代,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新定位,深入推进‘9+2’工作布局,奋力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不断彰显,全省增长极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洛阳市市长刘宛康介绍。
三力联动
高质量发展提质增速
近年来,洛阳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坚持改革、创新、开放“三力联动”,推动产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让“老树发新枝、新树结硕果”。
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实施绿色化改造、智能化改造、技术改造“三大改造”,涌现出一批示范者、实践者、先行者;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18%。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河南自贸试验区洛阳片区在全国率先实践“三个一放管服改革”的“洛阳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网上可办”和“一网通办”100%达标;在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方面,持续深化产权结构改革,改建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顺利完成,国有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以创新增创发展新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强化自创区龙头带动,诞生了国内首台检测精度达到3微米的工业CT机,完成了时速250公里高铁轴承研制;依托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计划,新增创新主体3420家、创新平台1059个,分别是2016年总量的2.5倍、1.1倍,增速居全省前列;连续三年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行业总决赛、“院士洛阳行”等,达成多项实质性科技合作。如今,“天宫”“蛟龙”“天眼”等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中,都闪耀着“洛阳创造”的元素。
以开放拓展增长新空间。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洛阳抓住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战略机遇,统筹推动“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开放。中铁隧道集团承建的乌兹别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被赞誉为“中乌两国人民友谊与合作的新纽带”;“洛阳造”特种机器人进军欧洲市场;格力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银隆新能源产城融合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新高地正在加速隆起。在去年洛阳市进出口总值达144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基础上,今年1月至7月,全市进出口总额达91亿元,同比增长17.6%。
精准扶贫
41.83万贫困人口脱贫
“十三五”以来,洛阳把易地扶贫搬迁摆在脱贫攻坚战最前沿、最关键的位置,自我加压,倾力而为,确立了“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总体目标。经过持续攻坚,截至2018年春节前,全市5.9万名山区贫困群众全部搬了新家、立了新业。去年,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在我省召开,与会人员赴洛阳嵩县、栾川县的4个搬迁安置社区观摩考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易地扶贫搬迁的生动实践,是洛阳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洛阳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破解“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着力做好精准文章,下足“绣花”功夫,推动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重大决定性胜利,累计实现41.83万贫困人口脱贫,606个贫困村出列,栾川、宜阳、洛宁和伊川4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58%。当前,洛阳还有汝阳、嵩县2个贫困县今年要摘帽脱贫,全市还有7.9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的任务依然较重。
博物馆之都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近年来,洛阳市着力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全力打造“博物馆之都”,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通过努力,目前洛阳已拥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74家,博物馆总数和三级以上博物馆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据统计,2018年全年和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市各类博物馆分别接待游客840万人次和90万人次。
为集中展示夏都文化、二里头遗址、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2017年6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在偃师市奠基,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总投资约6.3亿元。目前,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主体已经完工,博物馆所有的建筑施工、装修和设备安装工作全部完成,博物馆布展、考古遗址公园及其周边配套设施工作基本完成,博物馆智慧化信息平台同步进场安装调试。今年10月中旬,博物馆将正式对外开放。
这次发布会上,洛阳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强化文旅融合,坚持“首在规模、优在品质、要在融合、重在特色、贵在公益”的原则,加快建设“博物馆之都”,把散落在河洛大地上的博物馆串成展现华夏文明的精美“项链”。争取到2020年,建成并开放各类博物馆100家,让河洛大地的文化遗产“活”起来,让中外游客在博物馆中感受洛阳千年古都的韵味、河洛文化的魅力。(记者 李宗宽 田宜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