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洛宁县风翼山广场的党建书屋内,记者看到这样的场景:很多人身着正装,胸前佩戴着党徽,面向党旗庄严地宣誓。据悉,这个党建书屋是洛宁首批建设的县级党建书屋,该书屋也是河南省党建书屋示范点,经常有单位到这里开展党建活动,也经常有许多党员群众到这里阅读红色书籍。一个小小的党建书屋,每天有200余人光顾,成为人们心中“红色文化”圣地。
近年来,该县坚持把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先导工程、基础工程,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大抓典型“三抓”导向,强力推进基层党建项目化、标准化、规范化“三化”建设,逐步实现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并进,不断增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动能,形成了党支部引领有平台、群众创业有舞台、党群共助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
长水镇长水村在洛宁县城西19公里处,走在该村的滨河路上,平坦宽阔的道旁,每隔15米就有一个绿色垃圾桶;干净整洁的街巷两旁,整齐的民房周围花木繁茂……处处展现出美丽乡村新风貌。而在老居民看来,小区如今和谐的景象,在几年前是不敢想的。以往,绿地无人维护、配套落后、乱搭乱建等问题让这条道路杂乱破损,黯然失色。针对这些和群众息息相关的基层治理难题,该县将党的组织延伸到基层治理一线,覆盖到每个党员和群众,凝聚起基层治理的多方力量,整顿公共区域、拆除临时违建、消除卫生死角,化解了道路损坏、绿化没人管等烦心事,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一件件事情的落实,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新路径。
如今的长水村,村内道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化,达到户户通,宽度均超过3.5米。并配备专职保洁员18名,设立公厕4个,安装路灯60盏,排水、排污管道铺设1400米,建设垃圾填埋场1处,污水处理厂1处,村内自来水全覆盖,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据悉,目前该县390个行政村(社区)已全部实施绿化美化,所有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都有绿植和竹景观。今日的洛宁,山更绿、水更清、林更茂、生态更秀美,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提升。
“三抓”树导向。该县累计投入各项党建工作经费1.2亿元,按照“四个统一”标准,对全县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整体规范化提升,对功能不完善的185个党群服务中心进行重点提升。并对全县党建氛围进行营造,让党徽、党旗等红色元素在城区乡村闪亮、飘扬。同时,研究制订《关于开展“五星支部”创建推行分类定级管理的实施方案》,开展“五星支部”创建活动,分类对农村、社区、机关、国有企业、“两新”组织、中小学校基层党组织建立基层可遵照执行、上级可考核监督的标准体系。明确8大类35项创建标准,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创建180个“五星支部”。另外,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红旗村”“红旗村干部”等评选活动,激发基层干部工作干劲。充分运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洛宁党建”等各类宣传媒介,创新方式宣传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引导农村党员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凝心聚力。
“三化”夯基础。以基层党建项目化为抓手,整合资金8000余万元,实施建设县党建馆、革命纪念馆、党建书屋示范点,开展各类干部专题培训班,提升基层党建示范工程等“九建三训十提升”22项党建项目化工程。并以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为目标,研究制定《洛宁县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手册》,采取宣传动员、试点创建、整体推进、考核验收“四步法”,着力推进组织体系设置、班子队伍建设等“六个标准化”。通过定标准、促规范、抓落实,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由“软任务”向“硬指标”的转变。
“三治”促振兴。完善基层民主自治,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坚持把村级重要事务纳入“四议两公开”决策范围,探索推行“村民说事”制度,通过“说”“议”“办”“评”四个环节有效实施,真正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并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大力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规范建设18个乡(镇)综治中心,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和“法律进乡村”活动,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育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评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典型个人32人、示范户206户。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开展普法宣讲活动50余次,法律知识竞赛56场,组织18个法官、检察官、警官、法律服务官“四官”服务队开展入村走访活动200余次。另外,以德治建设为支撑,强力实施“1566”工程,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建成11个乡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4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健全村级“一约四会”组织,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完善工作机制,实现390个行政村(社区)全覆盖。
“抓不好党建,一切都是零!我们结合洛宁实际,立足县情乡情,通过抓基层、抓支部、抓典型,进一步推进党建项目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通过‘三化’建设,达到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有效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洛宁县委书记张献宇如是说。(记者黄红立通讯员赵笑菊张抗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