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深改”的河南样本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推行“公司化模式”

开发区“深改”的河南样本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推行“公司化模式”

2019-12-25 聚焦
广告02
郑州市召开会议部署2020年禁放烟花爆竹工作
郑州、洛阳绕城高速ETC小客车不再“上下折腾”

开发区“深改”的河南样本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推行“公司化模式”


p27_副本.jpg

  高楼林立的郑州高新区(记者 聂冬晗 摄)

  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近年来呼声一直很高,许多地方都在探索。

  去年5月,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郑州高新区”)按下“深改键”,启动管理体制与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为我省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打响了“前哨战”。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郑州高新区的改革经验获得了很多认可。《意见》被很多人看作郑州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的“加强版”。

  基层工作20年后他选择在这儿重新开始

  “我在基层干了20年,当过乡长、镇长。”在豫南某县基层工作20年的科级干部刘华(化名)说,2018年,他丢下“铁饭碗”,来到郑州高新区管委会工作。

  在基层是“一把手”,而现在是聘用制工作人员,为什么作这样的选择?刘华坦言,因为郑州高新区的体制机制很灵活,能让他做更多的事情,“现在,我服务的是8000多家企业,眼界更开阔了。”

  相关人士透露,像刘华这样丢掉“铁饭碗”来到郑州高新区管委会工作的人还有许多,“以我们部门为例,招聘来的人才和原有人员的比例,大约为1∶1.5。”

  郑州高新区的这次改革,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打破身份限制,激发活力。他们推行聘任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通过定向选聘、研究聘任、竞争聘任、双向选择以及社会招聘、公开选聘等方式聘任人才上岗,打破编制、身份限制,实现岗位能者上、人员优者进,人岗更相适。此外郑州高新区实施全员绩效考核,推行全员绩效工资制,变铁工资为活薪酬,让实干者得实惠,让懈怠者羞愧。

  开发区工作人员:方向明确了

  尽管我省各地的开发区还未就《意见》如何实施、何时实施形成详细的方案,但很多人都表示了关注。

  12月23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某职能部门人员说:“此前郑州高新区改革时,身边很多同事都很关注,还有一些部门提出要去学习。此次省里专门出台《意见》,一定程度上说明郑州高新区改革获得了肯定,对我们航空港区来说,方向明确了,接下来就是何时做的问题。”

  长期关注产业经济发展的省社科院研究员唐晓旺认为,《意见》发布“恰逢其时”。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唐晓旺表示,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前些年一些南方城市走得比较靠前,“很多内陆地区的开发区目前还没有进行体制机制改革,我省此次发布《意见》,整体看是走到了第二梯队,比较靠前”。

  公司化模式,让开发区有更多可能性

  在这场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公司化模式”。

  《意见》提出,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区别开发区不同情况,分别实行纯公司化、“政区合一+公司”、“管委会(工委)+公司”为基本模式的体制改革路径。

  唐晓旺表示,纯公司化模式,适合一些小型的、功能较单一的开发区或园区;“政区合一+公司”模式,适合企业规模大、数量多,需要省、省辖市级政府多方协调的大型开发区;“管委会(工委)+公司”模式最为多见,开发区管委会本身是管理机构,公司化运营后,体制机制方面更加灵活,能够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像企业一样去竞争,也有了更多可能性。

  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富禄说:“机制体制改革后,原有结构被打破,原有在编人员重新竞聘上岗、按需调岗,能激发活力,促进人才往更合适的地方流动;同时,要大规模引进专业人才,充分进行激励,让人才待得住,这样才能让他们有干事创业的动力和热情。”(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科 陈朋冲)

广告03
广告04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文章总数
1935
下载次数
3334095
评论总数
0
访问总数
337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