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舞阳县辛安镇刘庄村,映入记者眼帘的就是一大片整齐划一的现代化标准种植大棚。走进蔬菜大棚,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村民们正在忙碌地采摘黄瓜。“蔬菜大棚一年四季都能挣钱,大棚种植蔬菜有20多个品种,根据不同的季节进行种植,采摘后直接送到收购点,当场过秤,当场结账,效益很不错。” 蔬菜大棚负责人彩红满面笑容地说。
据了解,辛安镇刘庄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9户,共计562人。说起刘庄的变化,村民刘春干感慨颇多:“多年前,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一下雨,村里人出行的土路就会变得泥泞。平常外出,乡亲们要么走路,要么骑自行车或搭乘邻家的农用三轮车,因为贫穷,整个村庄看起来萧条破败。现在好了,村内主街铺成了柏油路,小巷已实现全部硬化,修建了下水道,还有污水处理站,绿树成排,村庄变了模样,农村一点儿也不比城市差。”
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辛安镇刘庄村在党支部书记张士兴的带领下,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成立士兴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600亩,提高了村民土地产出。2019年年初,合作社召开股东大会,商议种植蔬菜大棚,提高单位土地的经济价值,先规划100亩“扶贫创业示范园”,种植黄瓜、西红柿、丝瓜、红薯等农产品,因为采用绿色种植方式,产品迅速得到市场认可,成为周边农贸市场、酒店和超市的“抢手货”。2019年下半年 借助手工作坊和电商平台,实行订单种植,大力推广优质强筋小麦、脱毒红薯、富硒花生等作物,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延长产业链条,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600万元以上。
“今年园区内光黄瓜就种植了4个品种,都是本地市场没有的,很多客户都排队等货,因种植的是无公害果蔬产品,市场销售形势喜人,现在已建成60多个大棚,接下来还将继续扩大规模,引进新的产品,不仅可以吸纳本村贫困户稳定就业,还为周边镇村贫困户提供务工岗位,而且增强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小小的果蔬产品成了当地的‘扶贫利器’。”士兴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员小李说。
刘庄村“扶贫创业示范园”项目是扶贫由“输血”变“造血”的一个缩影。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舞阳县辛安镇始终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贫困群众增强“造血”功能的重要抓手,依托本土资源,聚集扶贫资源,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引领群众增收致富,探索出了一条产业扶贫新路子。(河南经济报 记者 石桂林 通讯员 丁凤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