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 记者 高青坡 通讯员 范长坡 焦萌 冯和平
8月28日一大早,叶县仙台镇东南拐村口停着一辆货车,工人们正在忙着往车上搬运豆角。
“这儿的豆角品相好、无公害,一到市场就被抢购一空,不愁没销路。”平顶山市蔬菜批发商翟建亭说,最近一个月,他每天都要到这里拉四五百斤豆角到市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我们按照‘县有支柱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发展思路,坚持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受益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乡村振兴成效的根本标准。”叶县县长徐延杰如是说。
“务工、分红” 村集体经济让村民初尝甜头
东南拐村位于平顶山市叶县仙台镇镇区东南部,1565口人,2000亩耕地,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后劲不足,甚至村里路灯的用电费用都难以维持。
2018年,在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在外跑运输的本村村民王海燕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面对“一穷二白”的村集体经济,王海燕一直在思考如何让群众富起来。通过村里“智囊团”一致意见,最终以土地流转的方式成立村集体公司,让经济活起来。
2018年10月,该村村“两委”干部每人出资5万元,共筹资30万元成立了仙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260亩土地发展村集体经济,收益的10%用于村内公益事业,剩余90%用于入股分红,然后再拿出分红部分的10%用于村集体经济滚动发展。
为降低风险、确保收益,该村找来专业人士统筹规划、合理种植,流转的土地中240亩实施麦瓜套,另外种植15亩秋豆角,并盖起三座大棚养鹅1万余只,实现收益多元化。
“西瓜特别俏销,每亩纯利润2000多元。秋豆角每亩能产7000多斤,按现在的行情,一亩地能收入近万元。鹅苗已经进棚,到春节销售旺季每只可盈利20元,这样可以再增收20万元左右。”王海燕说。
不仅如此,该村不少村民还得到了“流转、务工”的双重收益。
东南拐村只是叶县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去年5月,田庄乡东李村率先成立集体经济性质的叶县四季丰农业种植有限公司,采用“保底收入+比例分红”的方式种植饲用玉米。除去给村民发放的每亩400元“保底钱”,一季玉米下来村集体账上还余下47万元。
常村镇西刘庄村成立村集体经济股份公司,探索“金融支持村集体经济,农业产业组合扶贫”模式,实现生猪养殖与有机肥制售双重增收,项目全部达产后年收入可达140万元,同时可吸纳十几名劳动力。
洪庄杨乡唐马村成立叶县唐马泓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00余亩,采取“初夏西瓜、秋延茄子”的种植模式,同时发展豆角、辣椒、兰考蜜瓜、树茄子等多方面种植。
截至目前,叶县已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公司546个,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两个,覆盖率达到99%以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正呈蓬勃之势。
一乡一业 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现在我一个月能拿8000元的工资,还能照顾家里,比在外边打工强多了。”在龙泉乡龙泉村骏辰工贸有限公司电焊车间,工人董晓磊感慨地说。
在龙泉返乡创业园里,像董晓磊这样的工人还有很多。
龙泉乡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乡,作为曾经的烟叶大乡,在2013年全县组织的第一次经济观摩中,却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观摩点。
面对这一窘境,龙泉乡党委、乡政府痛定思痛,总结教训,带领班子成员及村党支部书记到兄弟乡实地参观、学习取经,就下一步如何发展开展大讨论,最终形成树牢“无产业不富、无工业不富”的发展理念,全乡上下开始了大胆探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洽谈动员,以李小闯为代表的一批室内门加工企业家踏上了返乡创业的归途,建成了龙泉乡返乡创业园。截至目前,园区已落户企业14家,年产值2.6亿元,吸纳贫困户就业39人,提供扶贫公益岗位130个,先后安置就业8000余人、贫困户365人。整个龙泉乡招引企业30多家,35个行政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收入最少的每年也有2万余元。
而在叶县常村镇,艾草种植已经成了该镇的主导产业。
“艾草加工后,艾绒能卖到5800元一吨,剩下的艾渣也能卖到450元一吨,每亩直接增值300元左右。”在常村镇月台村村集体经济标准化厂房内,该村党支部书记李金海指着艾绒加工机告诉记者。
目前,全镇艾草收购点达30多家,深加工企业3家,全镇近三分之二的农户参与艾草产业。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叶县已初步形成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产业发展格局。
支柱产业 加速经济腾飞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叶县是农业大县,虽岩盐资源丰富,但工业大而不强。为此,该县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依托平顶山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和叶县产业集聚区,发展尼龙新材料、制盐和盐化工、装备制造、聚碳材料、清洁能源等支柱产业,谋划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
借助岩盐资源优势,引进平煤神马等龙头企业,既加大了盐业产能,又引来了氯碱、盐牙膏系列日化品等下游企业;借助中国尼龙城,先后上马了年产7万吨尼龙6切片、年产4万吨尼龙66切片等多个项目,尼龙产业比重达93%;发挥近郊县区位优势,以“平叶一体”为目标,强力实施“北扩西进”的昆北新城项目;借助南部山区区位优势,积极吸引风电、光电项目入驻,打造绿色能源基地。
保安镇马头山下,由中广核集团和平煤神马集团分别投资建设的风力发电项目与光伏发电项目,扩大县域经济实力的同时,通过村集体经济资金入股、村民入股等方式,有力地助推了脱贫攻坚。
隆鑫机车公司是叶县最大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基地、劳动密集型就业扶贫基地。公司的1300多名职工中90%以上是县城周边农民工,人均工资达到每月4000元。该公司还优先招聘贫困群众,带动500多户实现就近就业。
发展电商产业,让许多群众走上“互联网 特色产业”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目前,叶县投资3500万元建成了电子商务产业园,吸引30家电商企业落户。全县123个贫困村全部建立电商综合服务网店,形成了“电商+合作社(企业)+基地 +农户”的电商扶贫新格局。
叶县坚持以政务服务“一次办妥”撬动“放管服”改革,通过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限,为重点项目开工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实施“项目审批代办服务”,落实好审批责任,做到“最多跑一次,服务送上门”,推进项目尽快落地。
今年上半年,叶县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00.6亿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2751.3万美元;上报招商信息688篇(条);受理办结外来投资项目代办事项68件;县乡一把手参与外出招商100人次,对接项目88个,签约项目26个,其中开工项目16个、正在洽谈即将签约项目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