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1月24日电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专家研究发现,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后,患者并非一定首先表现为发热和呼吸系统症状,还存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眼科等症状。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月24日发布《高度重视非呼吸系统的首发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2019-nCOV)患者的识别与防护》,提醒医护人员及公众,高度警惕以非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新型肺炎。
权威部门日前发布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的通知》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等多学科在诊治新型肺炎过程中,已发现多例“不典型”病例。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于红刚教授介绍了一个“非典型”病例。45岁男性因腹泻3天到消化科门诊就诊,医生反复询问病史,确认其有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接触史,但无明显发热及相关呼吸系统症状。接诊医生与患者充分沟通后行胸部CT。结果提示双肺多发片状磨玻璃样影,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显示阳性,最终确诊。
研究主持者之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I科主任陈国忠教授介绍,多例临床病例中,患者就诊时并无发烧、咳嗽等呼吸系统典型症状,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专家提醒,上述以非呼吸系统为首发表现的患者易至相关科室就诊,其中尤以消化内科为多。由于缺乏明显特异性临床表现增加了诊断难度,易造成漏诊或者误诊,增加传染机会。医务人员须提高对纳差、乏力、肌肉酸痛(包括轻微酸痛)和精神稍差患者的警惕,及时排查。这类“非典型”患者要强化自我隔离,医务人员也应因此强化自我防护。
新闻1+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中医药治疗方案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 记者24日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了解到,国家中医药局日前在京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医药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围绕联防联控形势任务部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控工作,提出建立中西医协同优势互补的防控机制。
根据会议部署,各地要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的中医治疗方法为指导,充分结合本地区气候环境等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因人进行中医药辨证施治;加强预检分诊,做好院感防控,各中医医院严格落实《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加强培训演练,提升医务人员早期识别和诊疗能力,各中医医院要对医务人员开展全员培训;针对重症病人,落实“四集中”措施,尽最大努力挽救人民群众生命。
另据了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于近日成立。这一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各级各类中医医院按照“依法依规、属地管理”的原则开展防控工作,组织中医药专家积极参与医疗救治特别是重症、危重症病例的医疗救治工作,组织开展科研攻关,协助做好防控应急物资储备等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组、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科研攻关组、宣传和外事组、物资保障组等五个工作组,同时成立专家组,开展分析评估疫情进展、制定中医药治疗方案、参与临床救治、收集救治病例、研究提出中医药科研需求及优先领域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