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碳达峰实现碳中和贡献气候治理中原力量 ——省发展改革委强力促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如何达到一种平衡?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愿景的牵引下,我国将采取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动各地各部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重点工作之一,河南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强调要大力推进节能降碳,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4月6日,省政府党组(扩大)会议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巩固提升河南发展位势。

  河南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和能源消费大省,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省份,愈发清醒地认识到,实现这一远景目标,既要坚决扛稳能源安全政治责任,全面提升能源保障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能源“安全线”,又要对标对表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目标要求,坚定不移促进能源绿色转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把绿色发展底色擦得更亮。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雄说:“我们要继续坚持‘节能优先、内源优化、外引多元、创新引领’发展方向,提高能源供给质量和生产利用效率,加快构建低碳高效的能源支撑体系,为推动碳达峰实现碳中和贡献气候治理中原力量。”

  1

  聚焦“节能”基本点,学会“以少博多”的策略

  能源是工业发展的“粮食”,是国民经济的“能量”。

  河南除煤炭资源较为丰富外,缺油少气、风光资源一般,大型水电资源基本开发完毕……能源禀赋和保障条件在全国相对靠后,能源消费总量却居全国第五位。面对这一现状,如何使能源消耗量最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我省把“节能优先”作为能源发展之首,学会“以少博多”的策略,在做任何事、任何决定之前首先要考虑是否节能,其他因素一律要为节能让步。

  “十三五”期间,我省推进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强化能源保障、优化能源结构、深化能源改革创新等各项工作,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速保障了全省经济健康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为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全省能源高质量发展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建成外电“双引擎”。继国家实施“疆电入豫”战略的首个特高压输电工程±800千伏哈郑输电工程之后,世界首个清洁能源远距离输送大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投产,标志着我省形成了渠道多元、保障有力的外电“双引擎”。

  ——煤电机组、散煤取暖“双清零”。五年累计淘汰落后煤电机组近600万千瓦,占全国同期总量的五分之一,郑州市实现主城区煤电机组“清零”;新增热电联产、地热和生物质等供暖能力,累计完成“双替代”改造548万户,省内北方地区散煤取暖基本“清零”。

  ——光伏扶贫“夺冠”。抓住光伏扶贫政策机遇,连续跨过试点先行、全面推广、深化提升三个大台阶,光伏扶贫项目覆盖全省110个县(市、区)、40.6万户困难群众,扶贫电站规模和带贫人口总量均列全国第一,电站规模超过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

  ——“全国试点”“河南模式”频频顶流。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建设示范县兰考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70%,秸秆、畜禽粪污能源化利用率超过80%,初步建成多能互补、协调联动的农村能源互联网平台。创新“租地下库容、引海气入豫、建区域中心”天然气储气设施建设模式,被国家誉为河南模式向全国推广。

  ——风电变“风光”。全国首个轮毂高度超过140米风机在我省率先并网发电,全省风能可利用资源进一步拓展。

  能源的稳定和安全是发展的关键。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规划建设局局长高义说:“正因为如此,我省把‘节能优先’作为能源发展的基本点,对进一步强化节能约束目标的‘指挥棒’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用有限的能源资源投入来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开好局、起好步。”

  2

  找准“内源”发力点,掌握“生生不息”的本领

  长期以来,我省能源之所以存在“内源不足”的用能瓶颈,源于自给开采的传统能源大多只有“一次寿命”,不可再生;自给开发的新型能源尚未实现“循环闭环”,不可持续。

  能源,既有今生,也有来世。这是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兰考最值得称道的地方,也是河南内源优化的努力方向——掌握“生生不息”的本领。

  盐碱、风沙和内涝,焦裕禄曾经向兰考“三害”开战!如今,兰考县委县政府带领着百姓,在这里又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村能源革命,风光、地热和生物质能“扛大旗”。“我们用自己的能源办好自己的事情。”兰考县发展改革委主任科员王雪林说。

  在小宋镇,黄河故道穿境而过的风,吹动着40台预制塔和混塔风机的叶片,转化为电能并网;在县城清华园小区,南华北盆地开封凹陷,造就了这里得天独厚的馆陶组砂岩热储,变成“取暖不取水”的地热能;在仪封镇,采用欧洲先进工艺技术及成套设备,秸秆、畜禽粪产生的沼气经过提纯变成天然气,有望在今年国庆节前输送至燃气管网。

  兰考的能源革命有一种朴素的“生态链观”,让能源自给自足的同时达到新旧转换,并且源源不断。王雪林说:“按照规划,兰考力争2021年年底新增能源需求全部实现清洁能源就地供应,薪柴和散烧煤在生活中的使用全部消除,建成多能互补、城乡统筹的农村能源革命典范。”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能源领域,凡是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区域,都将增加能源的消费。我省在工业化的同时也在城镇化,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4.2%,预计我省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供需两端结构调整任务依然繁重。

  推动碳达峰、实现碳中和并不是“一脚油门再猛踩刹车”。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时间越早,峰值排放量越低,就越有利于实现长期碳中和目标。“十四五”期间,河南将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推动传统能源转型升级和大力发展新能源相统筹,着力优化自给能源用能结构。

  ——传统能源做“减法”。继续做好煤电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有序建设大容量高效清洁支撑电源,稳定省内天然气、原油产量,适度扩大炼化能力,延伸石化产业链。

  ——新型能源做“加法”。有序开发风电、光伏发电、地热能供暖,推进生物质能梯级利用,谋划建设沿黄地区绿色能源廊道,加快氢能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探索“风光火储、源网荷储纵向、横向一体化”发展。

  ——能源网络做“乘法”。促进省级和市域主干电网升级,加快城乡配电网改造,加快形成各电压等级灵活调配、多元化负荷安全接入的坚强智能电网。推进“两纵四横”省级天然气干线建设,完善互联互通管道和县域支线网络,形成通连市县、延伸城乡、互通互补、协调有序的天然气供应网络。

  ——能源治理“一盘棋”。深化电力、油气体制改革,拓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示范,完善能源安全管理体系,提高能源安全运行水平。

  3

  寻求“外引”突破点,善用“借船出海”的智慧

  “电从空中走,气从海上来”,是我省外引能源的生动写照。

  “青电直流”——2020年7月15日,历时近两年建设的青电入豫工程正式启动送电,每年400亿千瓦时来自青海等地的清洁能源,通过1587公里的“电力天路”,源源不断送往中原大地。这是世界上首个专门为输送清洁能源而建设的特高压工程,从平均海拔2920米到平均海拔不足100米,通过途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4省1563公里长的“空中银丝”,每年可担当起河南1/8电力负荷,减少受端燃煤消耗18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960万吨、氮氧化物9.4万吨。

  上蔡县蔡沟镇的国网特高压豫南换流变电站,升级版特高压在“风与光”里绘就绿色发展新蓝图。“直流电在这里变成交流电输出千家万户,目前已有超过90亿千瓦时的青海‘绿电’来到河南。”该站站长常东旭说。

  “海气入豫”——2020年8月28日,从安哥拉起航、载有“河南专供”液化天然气的“凯尼斯”号货轮,在完成32天、10600海里航程后,停靠中海油天津LNG接收站码头,成功实现到岸交付。这是河南省级燃气平台采购境外气源的“破冰之旅”,标志着我省“海气入豫”向前迈出一大步,保障全省民生用气再添新动力、更加有“底气”。据测算,此次交货量气化后约为5760万立方米,相当于96万户居民整个采暖季的用气量,可减排二氧化碳14.2万吨。

  我省能源禀赋和消费总量并不匹配,超六成的能源需要从外部引入。新发展阶段,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高民生服务水平,必须进一步强化能源保障能力。如何缓解本土自给能源掣肘,寻求外部能源的突破点?善用“借船出海”的智慧,用青海的电点亮河南的灯,用安哥拉的气生火做河南的饭。

  近年来,我省在政府、企业等层面与国家能源企业以及山西、陕西、新疆、青海等能源生产大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电力方面,扩大哈郑直流送电规模,推动青豫直流全面达产,积极谋划推进后续外电入豫通道建设;积极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储能、火电灵活性改造等电力调峰项目建设。

  天然气方面,加快构建“大型地下储气库、沿海LNG储罐、区域性LNG储备中心”三级储气调峰体系;对接国家“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战略,推进日照-濮阳、苏皖豫等输气管道建设,形成多方向、多途径供气格局。

  优质煤方面,布局建设一批大型煤炭储备基地。

  发展清洁能源是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路径。现阶段看,随着开发应用规模的持续扩大,风电、光伏发电成本迅速下降且大部分地区已基本实现平价上网,大容量风电机组和大规格的光伏组件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降低风电、光伏发电度电成本,与燃煤火电的竞争性进一步增强,并逐步走向存量替代。从长远看,氢燃烧的产物是水,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所以氢能是一种最清洁的“终极能源”。据权威预测,未来10—20年,全球氢能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在如此背景下,打造氢能一体化产业链迫在眉睫。

  4

  占据“创新”制高点,懂得“未雨绸缪”的远虑

  当今世界,新一代储能、氢能等能源高新技术领域竞争博弈更趋白热化,5G、区块链等新技术正在颠覆能源产业结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快速发展,为我省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占据能源科技竞争的制高点,需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立足“短板”谋划“长板”,懂得“未雨绸缪”的远虑,推动全社会经济体系、能源体系、技术体系等转型升级,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开展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在这一点上,河南已开始积极探索。

  创新是破解管理难题。宛如巨幕电影的显示屏上,时刻跳动着发电厂、煤油气企业、重点用能企业等各种数据……这里是全国首个省级能源大数据中心,以服务政府科学决策、企业精益管理、公众智慧用能为宗旨,依托华为云和数据中台,初步实现了能源全行业数据的统一归集和管理,已融合经济社会、政务、环境、气象等5行业、6领域的相关数据。下一步,我省将把储能作为促进新能源消纳以及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的重要切入点,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将承担储能的算力支撑。

  创新是在整合中共享。近年来,在国家新能源政策的扶持下,电动汽车数量快速增长,但由于充电运营商之间存在数据不通,“找桩难、充电难”成为车主的共同难题。如今,只要下载一个App,就可以一键找桩导航、扫码充电、结算付款……河南省公益性电动车智能充电平台——中原智充App上线,这标志着河南省统一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网络基本建成。今后,电动汽车车主可以通过中原智充App解码河南约4万个充电桩,实现“一款App走遍全河南”。

  创新是能源融合生活。“这是一个‘网红打卡地’,年轻人喜欢在风电场拍婚纱照。”华能河南清洁能源分公司运维部主任韩建锋这样介绍。田野里,风机成为风景。69台120米高随风而动的全钢塔筒智能风机,底部采用绿色渐变设计,与周边树木和庄稼融为一体,上部喷绘了表现汤阴特色人文故事的图案,风电场成为当地有名的旅游景点,改变了许多人心中“风电不美观”的印象。“华能汤阴风电场的设计不仅解决了风电与环境的融合问题,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秘书长秦海岩评价说,这个项目在河南是标杆,放在全国也是标杆。

  统筹谋划好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加快推进能源绿色转型,确保实现承诺目标,已经成为全河南的共同使命。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在新起点上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新征程具有深远意义。

  这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大考。全省发展改革系统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能源安全新战略,拿出披荆斩棘、闯关夺隘的拼劲,秉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韧劲,在加快推进能源绿色转型中创造出河南经济更加灿烂的发展前景。

  □栾姗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标签:

上一篇:郑开马拉松重启:安全与欢乐同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